不在小甜水巷,而是位于新封丘门大街一带。那里的寺桥金家与九曲子周家店,是全开封南食做得最好的饭店。苏衡预订的周家南食店,指的便是九曲子周家店。
“走啦走啦,去吃好吃的!”苏轼期待地搓搓手。
临走前,苏衡回头往黄榜看了一眼。六张大大的黄榜下,人群密密麻麻地挤成六团。名落孙山的懊恼声,一朝得中的惊喜声彼此混杂,有人垂头丧气,有人意气风发,有人难以置信,有人胸有成竹。黄榜下,举子百态,尽现眼前。 :
“噫!好了!我中了!”人群中又爆发出一声尖锐爆鸣。听得这样一声,候在榜下等着捉婿的豪绅富商们立即指挥家丁们一拥而上,将未来姑爷团团围住。
苏衡收回视线,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如果当初他没有弃文从医,大概也会成为黄榜上的一员。不过,人各有缘法,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分别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原本按照苏洵在礼部试的名次,只能得一个赐同进士出身。殿试后,天子大笔一挥,将他提到了进士出身。
记录殿试结果的金榜张贴了三日。进士及第后,金榜题名时,大概是天下学子自苦读以来最期盼的时刻。新科进士们跨马游街,齐赴琼林盛宴。
琼林苑坐落在开封外城之西,是最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平日里是不允许庶民进出的。苏洵身着天子御赐的绿袍与官靴,与同科进士齐齐来到琼林苑。甫一入园,就被这富丽华贵,雍容锦绣的园景迷花了眼。
琼林宴由天子亲赐,能参加此宴的都是新科进士,作陪的则是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等清贵的学士与馆阁官员。
天子设宴,学士作陪。春风得意,不过如此。
御赐的琼林宴,规格之高自然不是苏洵在眉州参加过的乡饮宴能比的。与之相对的,仪式的繁琐程度也要更高。在本届主考官的率领下,新科进士们好不容易走完了一系列的礼仪,终于能够入席。入席后,还须奉酒三巡,众人方可稍微放松紧绷的身子,在席间走动交谈。
琼林宴虽说是宴会,但是绝不是用来吃饭的。看看参加这场宫宴的都有谁?!全是同科的进士还有清贵的学士。这些可都是未来官场上的人脉,没有人会傻不愣登地真的把心思全放在吃席上。攀交情,拓人脉,这才是琼林宴的根本目的。
有新科进士想要与席上身份最高的主考官攀交情,然后从诗词说道策论,从天文谈到地理,主考官面色仍是淡淡的,似乎早就听腻了这些话。
绞尽脑汁,无计可施,那新科进士干脆放弃,开始随意说些闲话。说着说着,就说起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苏氏养生馆:“这苏氏养生馆当真奇妙,我去过大相国寺南的那家分馆,那个推拿真的见效奇快,那药侍的手就在我肩膀上一按一揉,我感觉我整根筋都被揉顺揉软了。那叫一个舒爽!听说皇建院街那家分馆的服务更好,虽说贵是贵了些,但绝对超值。可惜那青玉牌太难预约到了。”
不成想,原本兴致缺缺的主考官眼睛泛起一丝神采,自入席以来头一回主动加入到话题中:“取号也是要有技巧的。老夫已经拿到了明日的青玉牌。”
“你们初来京城,还不清楚其中的关窍。”旁边一位原本想要路过的翰林学士听见“苏氏养生馆”,脚步停了下来,乐呵呵地抚着胡子加入聊天。
“苏氏养生馆是什么地方?”进京比较晚或者入京后只关门温书,没逛过东京城的新科进士们纷纷交头接耳,彼此问询。
“我也不知道。听起来好像是京中大人们常爱去的地方。”有人若有所思。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说明如果我们也去那个养生馆,很有可能会遇见朝中的前辈们?!”有位心直口快的新科进士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