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13 / 26)

大宋道医 天雨欲晴 60961 字 4天前

是不甘心,最主要是见不得唐慎微那副得意的嘴脸,便又堆起笑容,问苏衡:“小衡儿啊,你可有阿兄阿弟?他们可想拜师学医?”

“……有是有,但——”苏衡脑海中浮现出苏轼那双亮晶晶的狗狗眼,还有临行前苏辙那声稚嫩的“阿兄”,“恐怕要让蔺大夫您失望了。家严对我两位阿弟寄予厚望,盼着他二人有朝一日可以骑马游街宴琼林,家中有晚辈一人从医足矣。”

“唉,是老夫无缘。”蔺太医深深叹气,很是遗憾。

伤病营多了一位良医,为苏衡师徒分担了不少治病疗伤的压力。

蔺太医虽没能如愿诱哄苏衡拜他为师,但却很是惜才,将自己治疗疮肿骨伤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苏衡。苏衡嘴上不说,心中却默默记下了这份恩情。到了后来,两人虽无师徒的名分,却有师徒的情谊,倒让贵生道人喝了不少酸醋。

那厢,狄青在贵生道人的指点下,很快寻到了租住在窄小仓储窑洞内的魏氏母子。狄青的长子原本在泾原路当敢勇,得知魏氏与阿弟来了边关,也跟上官告了几日假,策马赶来延州,一家人终于团聚。

狄青把魏氏母子安置在离延州军营只有三里路的一处民宅聚集区。巧的是,那两口窑洞就在苏衡师徒所住窑洞隔壁。到头来,苏衡师徒与魏氏母子竟成了邻居。

对此最高兴就是狄咏了。若不是魏氏怀着身孕,他要陪在魏氏左右方便照顾,狄咏恨不得天天跑去找他的小伙伴苏衡。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七月初七乞巧当日,伴随着一声啼哭,魏氏顺利产下一女。这个女娃娃一诞生便有了名字——魏溪。

第46章 第46章眉山来信

“魏溪”这个名字是魏氏的阿父生前便取好的,狄青对此并无异议。老丈人只有魏氏这一个女儿,他早已答应了老丈人,魏氏腹中的孩子生下后,要冠以“魏姓”,传承魏家的香火。老丈人生前准备了两个名字,若魏氏生男,便为其取名“魏石”;生女,便为其取名“魏溪”。

狄青重情,最为看重家人。在汾州西河老家时,他兄长因与乡里恶霸发生冲突,被当地捕快以“斗殴犯事”的罪名逮捕。当时狄青才十六岁。因家中贫寒,拿不出银钱将狄青的兄长赎回,狄青便主动站出来,表示自愿代兄受过,将兄长换了出来。

少年狄青就这样被投入监牢,黥面刺青,发往京师充军。好在狄青拥有一身武艺,骑射更是精妙,在禁军中熬了几年,被上司赏识,提为散直。后来西夏叛乱,朝廷选拔勇武军士戍边,狄青凭着一身骑射本领被选上,到了西北边境。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封狼居胥,是多少武官的梦想。狄青来了陕西,就如脱笼之鹄,一身本领终于有了翱翔的天地。

而此时,数次在战场上冲锋厮杀,凭着一条条军功竖立起威严的延州指挥使,狄青,狄大人,如同小山一般高大威猛的存在,在一个婴儿面前,却显得局促且无措。

“娘子,你快把溪儿抱走!我怕我力道太大,伤着她!”狄青双手抱着一个粉色的小襁褓,不停地往妻子那头发出求救信号。

魏氏坐在床上并不动弹,只捂着嘴一个劲地笑:“那你力道轻些便是。”

“我……我怕轻了把溪儿摔着!娘子——莫要再取笑我了,快来帮帮忙!”面对妻女,他又不可能像教训军中那群小子一样,把对方骂个狗血淋头,更不可能动手。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就连语气略重了些都要担心对方会被气哭,狄青就差给这两位祖宗跪下了。

魏氏这才止了笑,把小女儿从狄青怀里接了过来。哼,谁让她这位郎君不省心,就该让他着急一下。自个儿跑去戍边也就算了,居然还把谘儿也带上了。谘儿也是个不省心的,竟跑去泾原路报名当敢勇去了。战场上刀剑无眼,谘儿才十六岁,若是有个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