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花样百索(2 / 3)

大宋道医 天雨欲晴 6179 字 1天前

粽子的地方,那里摆了一个大簸箕,簸箕里密密麻麻摆满了形状不一的粽子。苏衡在心中默默给这些粽子分了类,主要是三种粽子:角粽、筒粽和锥粽。

“莲姨,这些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苏衡抬头问道。

采莲手速飞快地拿起一片长而宽的箬叶,不知怎么卷地地就三下五除二地把那箬叶卷成了筒状。箬叶是箬竹的叶子,用处极多,除了包粽子,还能拿来编竹笠,防水又耐用。

“三郎君,那角粽里放的是沙糖,筒粽里头放的是去年做的桂花蜜,锥粽里头呢,放的是蜜饯。你喜欢哪种馅儿的,尽管挑。”采莲忙得头也不抬。

一旁的青枝笑着补充道:“采莲姐姐还在琢磨,要不要再做些别的内馅儿呢。听说彭山县有人卖栗粽,里头搁的是糯米和煮得绵软成泥的栗子蓉。采莲姐姐也试试包个栗粽出来呢。”

“栗棕?”苏衡沉默了一瞬才道,“也是甜口的吧?”

“那是自然。这端午的粽子不都是甜口的吗?难不成——还有咸的?”青枝停住了手上的动作,朝苏衡看去,见苏衡肯定地点头,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此时的粽子都是清一色的甜粽,除了糯米,里头用来调味的不是沙糖、花蜜就是蜜饯。一口咬下去,能把人甜齁。尤其是此时的沙糖还不是后世的固体状砂糖,而是液体状的糖浆,确切地说,是蔗糖浆。但甜味好像是稀缺品,越是有钱人家,越喜欢往吃食里放多多的糖。

彭山县的栗蓉粽听起来不算太甜,这已经算得上创新了。

“我倒是差点忘了,三郎君不爱吃甜食。”采莲懊恼地一拍脑门。

“甜粽家家都会做,集市上也有很多卖甜口粽子的。我们不如另辟蹊径,做些咸口的粽子,拿到玉局道观的端午市集上卖,或许能吸引到客人呢?”苏衡提议道。

“卖粽子?”就连一向稳重的采莲都吃惊得停下了手头的活计,“三郎君,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做买卖了?”

沉默一瞬,苏衡缓声道:“我只是在想,阿娘与你们平日里织布辛苦,家中进项主要靠卖布卖纱。莲姨的手艺好,在整个眉山县也是数一数二的。过几日便是端午,不如做些新口味的咸粽拿去卖,也好为家中添些进项。”

“三郎君真是长大了。”采莲自幼就在程家,在程氏还未出嫁时就已经服侍在她左右。对程氏的长子苏衡,采莲可以说是看着他从襁褓里的小婴儿长成如今的小少年的。苏衡为家中生计着想,有心为程氏分忧,采莲深感欣慰。

“咸粽确实少见,只是,里头应当放什么馅儿,尝起来才会好吃呢?若只是口味新奇,味道却不好,恐怕也不会有太多回头客。”采莲皱眉沉思起来。

苏衡提醒道:“夏日炎热,绿豆性寒,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可以往粽子里头放些绿豆,再用盐来调味。喜欢吃肉的,可以再放些五花肉,还可以放些虾米提鲜。”

“好主意”,采莲到底是经验丰富的庖厨,立刻受到启发,“我腌的咸鸭蛋也能吃了。今儿早上刚切开一个,红油直接冒了出来,那蛋黄吃着也入味,是绵密又带点松沙的口感,香得很。可以把咸鸭蛋切成块包进粽子里,味道绝对差不了。”

“听起来就好吃得紧,采莲我们赶紧包一批咸粽,煮了尝尝。我都快流口水了。”青枝心急地催促。

“阿兄,可算找到你了。原来你在这儿呢!”小黏糕苏轼虽迟但到。

今天用过朝食,苏轼就被苏洵叫去书房了,说是要考察他这几个月以来学习的成果。苏轼进了书房,就被苏洵兜头抛来了一大堆问题,不是字词辨认就是背诗。这场考校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才结束。

等苏轼好不容易得到苏洵的肯定,走出书房,就发现苏衡和苏轸都不见了,急得苏轼满屋子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