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影响力的业内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经过他们初步测量,□□洞至少有四层洞穴,其内有至今发现中原地区最大的石笋林,以及罕见的风洞和冰洞。
这么好的溶洞自然不会只有307一家地质队感兴趣,宋香巧至少接待了七八家大专院校或地质队的科考人员,甚至有北京的大学说要把□□洞当做教研基地,每年都会派考察队进行研究。
村民不关心这洞到底在学术界有什么厉害之处,他们关心的是这一波波的人来,到底在谁家吃饭?买谁家的风干鱼或是苞谷面?
宋香巧愁得头发都快掉完了。手心手背都是自己人,挣钱的机会分配给谁?
姜崖给她出了个主意。首先要遴选合适的接待家庭。标准是厨房干净,厨艺不差,服务态度好。符合条件的村民一起报名,村里面成立评估委员会,对报名者进行统一评分。分数高的就可以入选接待名单。然后来参观□□洞的游客或是科考人员,如有吃饭需求,那就轮流排序,由宋香巧统一安排。
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多拿,公平公正有秩序。
宋香巧简直对姜崖叹为观止,再一次老话重提,问他喜欢什么类型的人?她可以拍着胸脯帮忙找到他最喜欢的女孩子。
姜崖当即落荒而逃,摇着头说不了不了。
与此同时,市电视台也针对此次偷盗石笋事件,进行了专门的报道。报道画面里自然少不了对□□洞稀缺资源的渲染,不然哪能让人对偷盗分子咬牙切齿的恨。
与此同时,很多人对□□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可惜现在还没开发,普通人进溶洞毕竟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很多人只是动了去看一看的心思,却没法付诸行动。
姜崖熬煎地睡不着觉。明明希望就在前方,可中间还横亘着无数的沟壑……
招商工作推进十分缓慢,西河县是集山区林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仅这一个名号就吓退很多人。
葛兴国天天往县里跑,找认识的老板谈前景,谈合作,谈未来,然而感兴趣的人几乎没有。
就在走投无路时,县招商局临时通知竹坑乡拿上关于□□洞的宣传资料和其他县一起去省里参加项目推介会。
姜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好歹有个露脸的机会,他一夜没睡觉,跑到县城好不容易找了家愿意半夜加班的打印店,他口述,对方排版,终于赶上了推介会的大巴车。
葛兴国和徐洪福也一同前往。
坐到车上,他们才搞清楚,原来还是市电视台的报道起了作用。那位逮住偷石笋家伙的市领导,随口问了句这次去省里推介项目有□□洞吗?县招商局才赶紧告之竹坑乡一起去省会。
姜崖坐在大巴车上,昏昏沉沉的,但却兴奋地睡不着。
古人说柳暗花明,或许冥冥之中,□□洞就不该被湮没吧。
*
到了推介会现场,姜崖发现自己想多了。
整个市除了西河县,还有十二个县,这其中,有经济情况好的,有和西河县一样的贫困县。这些来自沿海地区的客商,青睐的自然是区位条件好,交通畅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项目。
西河县位于陕、鄂、豫三省交接处,至今不通高速,不通火车,唯一一条国道还从隔壁县穿过,需要走三十公里的县道才能到达西河县城。即便西河县拿出优惠税收政策,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推介会现场,别看人山人海,西河县展示柜台前门可罗雀,更别说有谁问一嘴□□洞的情况了。
招商局的人见怪不怪,每次他们出来参加市一级的推介会总是陪跑。
姜崖不能忍,他主动提着□□洞的宣传材料满圈跑,见人就发资料,要是对方肯停下来多问一句,他恨不得把整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