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的嗡嗡声才消停下来。
姜崖扫视一圈后继续道:“为了恢复我们码头村千年商贾重地的风貌,我们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升级改造基础配套设施……”
分为公共区域和建筑内部。公共区域主要是电线、有线电视线、通信线三线完全下地。
顿时有人提出质疑,有必要吗?这要花多少钱?
当然有必要,哪怕前期投入大也要分钱出来做这项工程。现在的明清古街上,随处可见乱七八糟的各种线,屋檐下,房顶上,树杈上,能挂的都挂着,交织在一起,不美观不说,还特别容易发生火灾。
这一点大家没话说,既然政府想搞那就搞,无非忍受几个月的施工破坏期,不方便而已。
姜崖还提到要在青石板路下方埋管,实现雨污分流,未来大家的生活废水都将集中收集,经过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入丹江。雨水也会被收集起来,经过溢流管排出去。这个确实也比较关键。现在大家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在古街上,实在不够卫生和雅观。同时也会对全村厕所进行集中式改造,粪便通过污水管收集处理,大家再也不用提着便桶走来走去,臭味难以散去,
另外码头村北高南低,南街经常在暴雨时被淹,水进入到民居内,长时间浸泡后,土坯砖房就会坍塌。由此南街需要维修的房子最多。除了在内涝点安置泵管强排站外,地埋雨水收集管道刻不容缓。
至于建筑内部的升级改造,也是重中之重。
先不说很多老房子无人居住坍塌,即便是有人住的老房子,其采光、通风、卫生条件都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冬天阴冷,夏天炎热,太阳还没下山,房间内就沉暗一片。
按照现代生活标准改造房屋内部是早晚要迈出去的一步。
这些都是大家伙从没想到的事情。不,不是没想到,而是不敢想。
大家每次去市里看到那些整齐干净的小区楼房要说不羡慕是假的,人家都能喝上自来水,用上冲水马桶,下雨天不积水,下雪天有暖气,这日子当然过得舒服。
现在姜崖为大家描绘的画面……好像再过不久,他们在自家房子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要是这么说大家都想把老房子升级改造一遍,但姜崖也实话实说,资金有限,公共空间的改造资金政府来投,但私宅建筑内部的改造资金需要政府和住户按照比例来分配。
“咋能还让我们自己掏钱?”
“没钱!我要是有这钱我肯定去新泰街上盖新房子。”
“是你们政府非要搞什么升级改造,所以你们就得出钱……”
反对声骤然冒出,很多人呼应道。
陈元基让大家别急,“这件事全凭自愿。乡里不强制。不过呢,老房子都是大家祖宗留下来的,要是烂了,塌了,确实也不好给祖先交代。再说,这次乡里出一半的钱不说,还会请非常专业的文物修复专家给大家修复那些石刻、壁画,机会难得,有条件的家里可以考虑。”
姜崖接话道:“而且,经过提升改造的民居可以申请成为景区的经营单元。”所谓的经营单元就是经过景区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一屋一品”。按照计划,经过提升改造后的民居里可以设置如米坊、面坊、油坊、酒坊、酱坊、布坊、蒜坊等作坊业态,婚嫁、旧书、服饰、商贾等特色小型博物馆,但凡申请成功的住户,不仅可以收取一定的租金,原住户还能以讲解员售货员等身份获得一份稳定工作。即便是不想在景区住,也可以把房子租给想租的人。
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这简直就是很多人的梦想。
两人这么一说,之前大声反对不愿意掏钱的人们都缓缓坐下来。
姜崖一点也不担心。总有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既然第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