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6 / 42)

“这不行吧。我家的老房子划在景区里头,我们还想重新建新房。现在不让建了吗?”

“新泰街上的房子为啥不能划进去?我们也想在景区里头挣钱啊。”

“干嘛要封闭管理?他们□□洞都不收门票。以后我们村民进进出出多不方便,跟游客混在一起,乱七八糟的……”

“不收门票才傻!收了门票我们就可以分钱啊。”

大家众说纷纭。有的因为被划入景区不乐意,有人因为没划进景区不乐意,有人不想闭门管理,有些人想闭门。

姜崖让大家稍安勿躁。

就他刚才说的封闭收费以及划定界限在县乡两级政府会上也经过了激烈的争论。

先说封闭收费。有人认为竹坑乡目前的区位条件还不足以让游客跑这么远掏钱逛景区。姜崖听到这些话真是忍不住感叹。当初他在金竹村的村会上力推□□洞景区免费的时候也是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大家不理解,不支持,凭啥让这些人免费玩。没有门票哪里来的收入?当时他就是用区位条件不足以让游客跑这么远来掏钱的理由。

现在回旋镖直接扎过来。有人拿□□洞来举例,让姜崖给个解释。

还能是什么原因?因为码头村值得掏钱,值得大家跑远路来掏钱。

“值得?是凭那几座冷冷清清的会馆?还是凭那700多间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啊?”

“是啊,要是能搞起来早搞起来。现在咱们手里不过就是点文物维修的费用,还要专款专用,要我说就把那几个会馆修一修,北关门重建,南关门修一修,再凑点钱租下几个门面卖土特产,租一两个大院搞农家乐,差不多就能开业了。”

姜崖没接这人的话茬。

他说的问题牵扯到景区界线的问题。姜崖当时也是拿出今天拿出的这张地图,于是立马又有人提出质疑。

“你划这么大干嘛?成本太高,回本压力会非常大。就把有会馆古建筑群这条街搞起来就行了。”反正省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也主要在这条街上,何必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这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

姜崖正色说就是因为过去总把关注点放在这些最亮眼的会馆群上,所以旅游一直搞不起来。

竹坑乡从战国时期就是秦楚两国交界的重要关口,当年朝秦暮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东汉刘秀在这里一举打败王莽,见证了东汉的建造历史。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这里又成为长安联系江南的贡道,是南北经济动脉的关键节点,和京杭大运河、蜀道并成为三大贡道。明清时这里再次兴旺,成为著名的水陆码头和区域商业重镇,只不过随着陇海铁路的建设以及丹江河道淤积,竹坑乡这才被历史暂时遗忘。

现在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撤掉历史的大雾,让这座延续千年的古贡道、古漕运码头、古镇古街再次站在人们的面前。

它并不如大家所看到的这般孱弱和空洞,它有着深厚的底蕴,它曾经康衢数里,巨室千家,百艇接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异常繁华,它曾经三座漕运码头同时启用,数百船工搬运不止,沿着河岸吊脚楼鳞次栉比,茶馆酒馆旅馆要啥有啥,它曾经每年运出的桐油、生盐、生漆以五万斤起算,有数不清的百货商品……

它当然不t仅仅只有这几座保留下来的会馆,不止这几百间民居,它里面蕴含的丹江文化、漕运文化、商贾文化一层套着一层,一环套这一环,揉在一起,合在一处,才形成这样的竹坑乡。

它不值得吗?

它当然值得!

第117章

即便姜崖拿出竹坑乡证据确凿的历史脉络,描绘出千百年来这里军旅莽莽,贡道穿梭,商贾云集,水陆交错的画面,可还是有不少人在县乡两级政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