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情误虔诚等,不贪玩,不赌博,不贪酒,不狂言,要孝双亲,睦四邻等等,戈明德笑道这活脱脱就是乡约村规,完全可以略修改后雕刻成碑,立在村头,要大家互相监督遵行。
除此之外,专家对历桃唱腔的评价有高有低。像文化馆馆长巩仁认为历桃表演过于羞涩,唱腔技法不足,给的分比较低。而老袁则非常欣赏历桃这种纯自然唱法,发自内心的情绪非常充沛,无雕饰原生态的唱腔更打动人,他直接打出了99分的高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不停争论。
两人显然偏好不同,遇到历桃这样的选手矛盾点立马尖锐起来。老袁自持已退休,加上他这人即便在工作岗位上也固执己见,哪怕对方是自己领导也不愿意顺从。而巩仁巩馆长也没错,他看过太多表演,从一个成熟演员的角度来评价也立得住脚,他倒也没自持领导一定要压老袁一头,也是想让历桃这样的好苗子能走得好远,所以毫不留情地提出他的想法,希望历桃能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有所改进。
王学海见状赶紧打圆场,“哎呀,两位专家,道不同也可同谋嘛。咱都是希望历桃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历桃,你可不要辜负专家们的期望,接下来的表演继续加油啊。”
历桃哪里见过这阵仗,两个爷爷辈的人在台下为她争得面红耳赤,赶紧点头说是是是,然后麻溜滚下台了,连最后得分都忘了看一眼。
不过她长得好看,人又乖巧,得分不算高也不算太低,比竹小蝶少了10分,暂居第九名。
贾平涛作为海选时的热门人物也在第二天登台表演。他仍然唱的是丹江号子,不过他这次唱的又有所变化。首先他穿上了蓑衣,斗笠一带,腰上再绑着乌黑发亮的绳索,俯身一弯腰,活脱脱一个行走在丹江岸边的老船工。其次,他也找了帮手,一个年轻小伙子,看长相应该是他的小孙子。年方七八岁,虎头虎脑的,也穿着和爷爷一样的蓑衣和斗笠,一老一少,在台上一唱一答。
“汉口河里开哩开船走啊,扯起风蓬呀风哩风摆柳,摇撸着荡桨来得快呀。”贾平涛高声唱道。
这是他身旁的小孙子唱问:“太公哎,抓子哎,也不知前面什么地方呀哎呀?”
“抓子呢”就是当地的土话“干什么呢!”的意思,用属于小孩子的声调来询问,更显有趣。
贾平涛笑唱道:“两个老婆去亲嘴。怎么讲?老河口啊!”
紧接着他又唱起一段,“驾起清风,荡起双桨,开船走哟哦……”
他的小孙子又问前面是什么地方,贾平涛依次用歇后语的形式回答着由南至北,从汉口、老河口、李官桥、双河镇到西河老县城,一个码头接着一个码头,用山歌小调的形式把沿途的地名编串起来,直至唱到竹坑乡这一水路的尽头。
爷孙两个你一句我一句,诙谐好玩,把丹江号子唱出另类趣味来,也获得了大家的满堂喝彩。
对于丹江号子戈明德这位写出《丹江风光世无双》的人最有发言权。
“贾平涛你也真行啊,把你孙子都提溜上台了啊。”戈明德笑问。
两人显然认识。
贾平涛握住话筒有些不好意思,“戈馆长,咱这不是找不到合适人上台表演嘛。”只能临时把孙子叫过来培训一下,勉强上台。
好在他这小孙子从小听他唱,教了三天就学会了。
戈明德感叹着说当年他来丹江岸边采风,那时候贾平涛一家人还住在丹江上。一艘木帆船撑起一个家,贾平涛在船上娶妻生子,经历暴风骤雨,尝遍水上人家的酸甜苦辣。
一家人在丹江上讨生活。从竹坑乡码头一路到汉江,再到长江,经过无数道江湾,无数处沙滩,他都如数家珍,都能用号子唱出来。
“七几年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