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 13 章(2 / 3)

此行真是来对了。

出了庭院,一路都是婢女小厮。钟薏挣脱不得,只能和他慢慢走着,两人的手隐藏在宽大的袖袍之下,若是有人看过去,只以为小姐有个关系亲厚的故交。

走了半刻钟,钟薏一路和他讲解风景:

“此处是紫藤阁。丫鬟们说初夏时分这里紫藤花开得极好,仿佛帘幕一般。虽然我失了记忆,但想来也很美。”

“这里的小书楼是我最爱来的地方。窗户朝东南开,阳光洒进来时,暖洋洋的,最适合坐着看书或者发呆。”

她还不时说起丫鬟们讲的趣事,什么紫藤阁旁的石凳据说是之前住在这里的名士最爱的小憩之处,又或者池边的假山下原有一口小井,后来却不知为何被封了。

卫昭听着,目光却始终落在她眉飞色舞的侧脸上。钟薏稍稍偏头,看见他眼中的专注,不禁微微一怔,连忙低头继续道:“再往前走便是桂庭,红叶说仲秋时最是热闹,满庭桂花飘香,丫鬟们都会争着采花做点心。”

穿过一片回廊,钟薏指向前方的一片松林,道:“这是爹爹最爱的地方,他常带客人在此小酌,管它叫‘静雅居’。不过我不太喜欢,最近有很多虫子……”

卫昭静静听着她给自己介绍在钟府生活的一点一滴,关于亲人、婢女、琐碎的日常。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从她口中缓缓道出,却一下鲜活起来,隐隐浮现出她在其中或坐或站的身影。

他心底冒出止不住的酸胀醋意——这些时光、这些画面,都与他无关,却能这样轻易占据她的生活,她的记忆。

抬步间,两人已走到听竹居前。“此处便是我的院子。”钟薏脚步轻顿,大景朝虽然民风开放,但女子也不会轻易邀请外男进自己的小院。

卫昭见她神色犹豫,心中明了,像个知礼书生般,停步在听竹居门口,微笑:“我想起宫中尚有事待办,今日便到此为止罢。”

他们来日方长。

钟薏松了口气,虽说她对陛下有好感不假,但也没做好让他进自己院子的准备。

她今日格外粘人,他没进听竹居,她便又亦步亦趋地跟着,把人送到钟府门口的乌木马车上。

卫昭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时光,回想起上一次她如此依赖自己还是刚来京城。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每日他去哪都要求他带上自己,但凡没有和她报备,等他回来她总红着眼眶牵着他袖子问他去哪了。晚上睡觉更是离不得人,日日钻在他怀里,像个小火炉一般紧靠着他。

他想,那时候她真真是把自己当作夫君罢?

——

转眼来到四月二十三日。

钟薏早早惦念着苏溪惜的生辰,花重金命人寻来《兰亭梦遗》的孤本,她知他爱书,家中定是有无数珍贵书籍,但这本书他从未和她提起过。

此书著于四百年前,孤本极为稀有,她也费尽心力才寻得一册。

马车在拥挤的苏府门口停下,热闹无比。苏府自其祖辈以来便在朝中任职,苏溪惜的父亲苏子谦更是官至三品御史,在朝中颇受皇帝倚重,权倾一时。

苏府的布置极具京城风情,宏伟雅致,步移景换,行至其中宛如画中游。府中小厮奴婢举止端庄,见到生客皆行礼有序恭敬有加。

钟薏和父母走在府中,未及片刻,一小厮眉开眼笑:“苏小姐大驾,我家公子等您许久了。”

钟夫人一愣,她竟不知钟薏还认识苏家公子。她看着女儿拜别父母,随着他引路。红叶紧随其后,手中捧着包裹好的礼品。

一路穿过回廊,走至一座掩映在花木中的亭子旁。小厮低头行礼,轻声道:“公子在亭中等候。”

钟薏接过红叶抱着的楠木漆盒,慢慢走进园子。时值春日,苏溪惜背坐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