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3 / 25)

霉素和牛痘粉的产量都已经上来了,高温瓷还没被西方破解,但是丝绸这颗大魏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已经是摇摇欲坠,桑蚕养殖全面工业化后,生丝的品质大幅度提升,在全球市场还有一战之力,尤其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进入村战时代后已经无暇顾及桑蚕业了。

而茶叶,虽然在蒙古草原卖的如火如荼,但是欧巴罗现在却还没有陷入狂热之中,仅仅只是少部分的欧巴罗贵族享用之物,虽然痴迷,但是却也谈不上普及,这怎么行!

荷兰人和英格兰的进步速度实在还是太慢了,导致宋时不得不出面推销一下。

毕竟,不趁着技术垄断的红利期大赚一笔,等人家破解出来以后再来反向倾销吗?

第192章 澳洲,我们的!大魏的商品的……

大魏的商品的确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但是这不会是永远的,任何技术都是有红利期,技术创新所导致的长期垄断,不过是因为空间和时间的隔阂,导致的信息不流通,在即使拥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上个时间线,技术垄断的有效时间也在不断缩减。

但在这个逐步进入全球化的大航海时代,商品随着贸易而不断扩散,在高昂的利润面前,技术会不断被破解,复制,不管是什么样的奢侈品最终都会变成日用品。

这也是时代在不断进步的一种历史大趋势。

随着欧巴罗对于大魏商品的狂热,他们必然会不断试图破解桑蚕产业和瓷器的秘密。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原本大魏是以丝绸出口为主,但是随着欧巴罗对丝绸的渴望,各地丝织业的兴起,大魏所运输过去的丝绸常常被拆解成为丝线再重新利用,导致现在的大魏现在出口最多的商品反而是生丝。

大魏并不是欧巴罗丝织工厂唯一的生丝来源地,桑蚕的秘密早已随着陆上丝绸之路扩散到了地中海,波斯的生丝产量不过稍逊于大魏,只是大魏凭借高品质的生丝质量依旧维持着岌岌可危的工业皇冠。

而瓷器,也同理。

在这个奢侈品即将沦为时尚品的时期,宋时要做的,就是利用朝贡系统以及私人贸易培养的共同偏好,让大魏直接成为高雅品味和身份行为的界定者。

不管是南洋还是欧巴罗甚至美洲,只有身穿大魏丝绸,使用大魏瓷器,饮用大魏茶叶的人,才能被定义为所谓的贵族阶级。

在墨西哥大帆船往来马尼拉贸易的热门时间,在如今改名叫永乐的城中,一场云集了世界各国特产的展销会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南洋各国的使臣还未到港,就被港口那一眼看过去几乎遮天蔽日的战舰吸引了目光,密密麻麻的青铜的炮口一半朝向大海,一半对准着港口的各个区域,即使是休息状态,停泊的姿势也仿佛随时能离港发动攻击。

即便是肉眼都能看出,哪怕是现在巴达维亚的二十四磅炮炮口比起这些虎蹲炮也要小上一圈。

原本还心存别样心思的各国特使在看到这近百艘的战舰后,都默默的歇了心思,这也是荷兰人和英国人被冷落一个月也不敢轻易对吕宋发动威胁的原因。

有了之前各地使臣的通知,这回过来的南洋使臣们确实也是带上了各国的特产来参与这场展销会,毕竟在南洋,贸易就是生命,更何况这是来自大魏的建议,但凡能和大魏做上贸易,绝对没有亏本的道理,三百年朝贡制度,清晰的让他们明白了这一点。

被修缮一新的马尼拉主城早已改名,永乐城的牌匾早在月前挂上了城门口。

大手笔的水泥铺路从港口通到了城中,所到之处,无一不平整干净,街上车马如流,行人交织,每个人都忙的不可开交。

如果不是身处的热带湿热气候,以及零星走过的矮小黝黑的土著,几乎会让人以为身处大魏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