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21 / 25)

渠站在船头,拿千里镜远远的眺望着远处的万丹港口,眉头紧皱忍不住发声问道:“训导员,那群洋番,说的是真的吗?怎么感觉万丹和他们说的不一样啊?”

旁边的杜门闭了闭眼,夺过对方手中的千里镜:“我们这次出来是以镖局的名义,你要叫我副队长!”

纠正了下属的错误称呼,他眯起眼打量着眼前的港口,却是一样的疑窦丛生。

这次押送英格兰人前往万丹商馆,表面上最主要的目的是和英格兰人商量赔款事宜,实际上是想要打探西洋各国在南洋各地的殖民情况,找到对方在这些地方落下的弱点。

最重要的是,借凭这次的探底,找机会收回旧港,重新建立旧港宣慰司,恢复当年的故土。

虽然现在随着南溟的考察日记的各项数据渐渐传来,极大的缓解了大魏耕地不足恐惧症,那可是一块大小相当于整个大魏的岛屿啊!即使那边土地贫瘠,目前只测出右侧沿海地区有一片不错的耕地,但是以其露天铁矿已经被勘测出了三处,其高达五成的含铁量更是惊人!

现在的大魏,反而要开始纠结怎么样鼓动大量的人员出海,去争占另一片如此广大的区域,要知道,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还一直对这块地盘虎视眈眈,仅仅是展销会刚结束的时候,刚刚抵达帝汶海的移民船支就对战过一次荷兰人的海船了。

后续展销会上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南溟的私底下的觊觎只会越来越多,毕竟南溟不像大魏的本土,拥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单一的人种面貌,西方人只要出现就会被迅速发现。

对于现在的大魏来说,维持南溟这条漫长的航线就已经劳民伤财了。南洋的各个岛屿,岛多人少,兼之雨林和火山密布,性价比已经严重降低。与其浪费人口去发动战争,不如专心开垦南溟,以免发生好战必亡的情况……

当然以上是文臣的普遍想法。

对于武将,尤其是目前除了在吕宋还没建下太多功勋的海军将士而言,广阔的南洋,每一个都不可以被浪费,陆军早已经战功赫赫,而海军却还没有遇上多少足够有分量的战果。

尤其是海航时代,这群西洋人给大魏狠狠的上了一课,根本不需要多少广阔的土地,只要占据了交通要道的港口,收取商税和路费,就已经足够赚的盆满钵满了。

西洋人有地不占,是因为他们人口稀少,有亚墨利加牵着,根本空不出人手过来,而大魏可没有这个顾虑,大魏人口万万,北方又连连天灾冰冻,像这等极其适合植物生长的热带地域,无疑能让被粮食减产而困顿数千年的大魏百姓看到新的出路。

相比陆军的无需扩张打下来的荒漠之地,杜门觉得,海军现在发展出来的南溟,海路关隘和港口,才是大魏未来的新希望!

虽然那些山地土著实在难以管理,但是就他们那接近茹毛饮血的状态,如今能加入大魏简直就是十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来自大魏的恩赐……

杜门仔细的打量着远处万丹港口,那样子不像是打量着陌生的区域,反而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万丹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中间海峡,不仅是南洋最大的胡椒产地,同时因为其扼守巽他海峡西口的位置,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商贸集散地。

欧巴罗的商船每年仅胡椒一项,在此地的采购量超500吨。

万丹虽然名义上是由苏丹统治,实际上实权受到了八大贵族制衡,尤其以掌握港务的吉打邦家族与掌控内陆种植园的巴杜依家族矛盾最深。

尤其是在西洋势力入侵,荷兰人占领了巴达维亚后,葡萄牙人退守苏门答腊,整个爪哇大部分区域都被荷兰人所控制。

万丹距离旧港并不远,距离巴达维亚则更近了,导致荷兰人不仅对万丹实行胡椒收购价压制,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