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6 / 27)

下,沿着马路古海上的群岛,穿过帝汶海……

这正是宋时想要经略澳洲所无法越过的一环。

而这条路线,不仅安全,一路上都有岛屿可以补充物资水源,还不会惊动在南洋经略的荷兰人。

澳洲虽然普遍被认为是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发现的,但是实际上。

不说常年往来太平洋的西班牙人,就是能从地中海远航到帝汶海的葡萄牙人就不可能不知道澳洲的存在。

毕竟从帝汶海往南,不过几天的航程就能达到澳洲,而澳洲上面的新几内亚岛更是在十六世纪的早期就被发现了。

要知道,新几内亚岛的南端,沿着大陆架,哪怕是独木舟也能抵达澳洲。

太平洋的赤道无风带虽然危险,但是这并不是阻止西洋人开发澳洲的原因。

更深的原因是,一个美洲已经让西班牙和葡萄牙这种人口并不算多的国家费尽心思,再来一个面积也不算小的澳洲,根本凑不够人。

况且美洲有黄金白银,有木料,有资源……

去南洋有大魏商品,有象牙,有香料……

澳洲有什么?

就连与澳洲相连的新几内亚岛上,生活的都还是茹毛饮血的土著,因为没有外来的主食作物,没有大型动物,只凭木薯与鸟类,鱼为食物。

岛上的土著只能维持着一个低蛋白的饮食的状态,只能发展出了极端环境下的食人族……

旁边的澳洲,对于现在的的世界来说,实在太荒芜了,与帝汶海相连的北端,更是大片的沙漠和戈壁。

当然,西方人,并不算第一个发现澳洲的人,甚至就连他们所谓的“发现”都带着一股浓浓的居高临下的地位。

早在《坤舆万国图》的南端,其实已经隐隐有澳洲的踪迹了,上面清楚的标明了:瓦腊泥……判断其或为一片相连地,或为一岛。

澳洲太大了,大到让郑和他们误以为其与南极相连,无际无边。

以澳洲的大小,也确实与大魏国土的面积类似,它孤悬海外,自成一体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澳洲的土地,澳洲虽然辽阔,但是在没有现代工业化种植技术的时候,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相对来说并不多,对于大魏现在的财政而言又是一个新的负担,即使是代英,也是流放人员近一百年才慢慢让澳大利亚变成白色。

好就好在,在澳洲的地表就蕴藏着数量巨大的铁矿,其纯度几乎达到了50%以上,而刚好大魏是一个极度缺乏铁的地方。

即使是初步阶段,以澳洲的土地与资源,也能与大魏形成了互补。

就像是大魏缺失的一块,冥冥之中却散落在了大洋的另一端。

而其中岛链如同珍珠,隐隐勾连,而华夏却始终不能察觉,那份工业发展之路上,无法斩断的联系。

曾经的华夏不知道有一条更容易走的路。

没关系,宋时知道!

马尼拉,大魏的主舰队还在修整的时候,另一支小舰队,已经悄无声息的驶离港口,顺着吕宋右侧的海岸线蜿蜒而下……

第183章 这世界很大攻下马尼拉后没多……

攻下马尼拉后没多久,就有一支船队带着大量的火器以及少量的华人去了棉兰老岛的三宝颜,作为西班牙人在吕宋最后的据点,驻扎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宋时也并不想留下这个隐患。

马上新一波的马尼拉大帆船即将通过太平洋航道,来到马尼拉进行交易,马尼拉失陷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回西班牙本土,如果西班牙帝国为了保住这个南洋仅存的据点,说不定也会做出和之前远征大琉球一样的举措。

虽然欧巴罗的战争牵动了西班牙的全部精力,注定无力全力支援,但是如果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