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放松了些,全部和各地搜集的流民一起,打包发到了大琉球和琼州。
胡泉就写信抱怨过,宋时送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嘉娜都要从他手头借人手去看管了。
宋时当做没看到,因为她现在面对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小冰河时代所带来的极端寒冷除了影响降雨和作物生长以外,最多的,也是最表面的伤亡就是冻死。
尤其是往年温暖湿润的地区也会突然入冬,那些沿海地区习惯了温暖冬日的百姓,则很难度过这个突如其来的降温。
一件冬衣,对于平民来说非常难得,甚至还有春日将冬衣典当换钱,冬日再赎回的操作。
而大量从身毒和榜葛剌运送过来的棉花,虽然勉强够军中的将士使用了,也让市面上的松江布的价格都被打下来了一点,但是一件充棉3斤的棉衣放到市面上,价格依然是非常昂贵的,更不用说棉被了。
但是宋时知道,这个小冰河时期持续的时间起码是一代人,她不能就这样等待着小冰河时期过去。
远渡重洋的王氏商行终于送来了宋时期待已久的一种动物。
这是宋时早在数年前就托他们去西班牙偷渡的:西班牙长毛羊。
这是西班牙的国宝,曾经为了维持自身的纺织优势,而被禁止任何一只活体羊种离开本土。
大魏原生的羊,不管是内地的还是蒙古的,大多是粗而薄的毛皮,根本无法纺织成毛呢大衣,最多制成毛毡。
在棉花紧俏的当下,石油制作的化石纺织没有个一百年还无法完成,宋时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生物纺织上。
将动物的绒毛纺织成线,甚至是做成毛呢,是即使未来也验证过的可行路径。
趁着现在的欧巴罗打成了一锅粥,只要愿意出足够的资金,没有什么是无法购买到的,如果不行那只能证明宋时出的价码还不够。
之前大批量养殖的兔子,去掉**以后,留下的皮毛有限的为大魏百姓提供了些许的温暖,也已经为毛纺织行业打了个底,而现在这群远渡重洋好不容易来到大魏的西班牙长毛羊才是正菜。
它们的到来,将真正为大魏的百姓解决御寒问题-
冬日的季风吹拂着泉州的港口,正是南下的好时节。
南洋诸个岛国,是最开始感觉到北方盘踞的帝国发生震动的地方。
具体来说,突然之间,从大魏本土而来的货船变多了,虽然之前也很多,但是最近却尤其的多。
而身处海外的华商是最先感觉到祖国变化的,市舶司一开,千帆万船如同脱缰的野马驶向了海洋的深处,原本的黑船在经过市舶司申报后,全部给发放了出海许可证。
也不似以往的,限制了时间,只允许船只和船员在海外待半年,反而是留够了三年的时间,甚至目的地写的越远,减免的税率也相应的越多。
鼓励商船出海远洋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只是检查的要比以往要严苛了许多,会根据货物的种类和市场价格抽税,大约是总价值的15%,抽的很狠。只有出自万物工坊的各种制品有一定的免税额度,大概会免去5%的税率,当然如果你的目的地写的是安南相关的港口,那么就被会抽取20%的税率。
倒不是没有人不想逃税,但是这回朝廷和一众海商做了交易,将市舶司两到三年的税收抵给了红旗帮以及诸位海商。
逃税就相当于是从朝廷和海商的口袋里掏钱。
在被宋时清缴过一遍的沿海地区,暂时还没有人愿意同时触黑白两道的霉头,当着那群海商的面偷税漏税。
为了让这次的开海顺利,宋时还特地亲自前往泉州,主持了一场祈风祭海的仪式。
将当年郑和下西洋前写的《天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