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介入占城与荷兰联合独占安南大部分的粮食。
当真是好热闹的一副场面,简直当大魏是死的!
宋时的眼神从占城落到了后面不起眼的凉山上,只剩下那个被挤兑到山上的高平莫氏,嘉娜在发现西方插手的时候也往高平莫氏安插了一些人手和小批量的火器,只是当时还没摸清楚情况,并没有多联系。
高平莫氏虽然地盘已经只剩下不起眼的一小块了,但是怎么也算是安南正统势力,被大魏册封过的朝贡国,最后剩下的地盘也刚好和广西交界,两广总督那边也能使得上力。
持久战是绝对不能打的,简单粗暴的平推只会两败俱伤,宋时没有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那么速战和扶持代理人以及用跨越科技树的火器进行降维打击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既然阮氏和郑氏双双都停了对大魏的粮
食出口,有钱都不肯赚,那宋时自然也不能便宜了他们,刚好最近整顿市舶司,所有运往安南的货物,不论贵重与否,全部收税30%,盐茶等货物,无论走陆路还是走海运,统统翻倍。
既然不想做生意,那就全都别做了。
刚好也可以扶持高平莫氏,由安南正统势力主营大魏货品也算相映得彰。
不过现在的高平莫氏只能算个骑墙派,一边对大魏称臣、一边向后黎朝纳贡。
高平毗邻广西龙州,能控制滇越商路隘口,境内有铁矿,宋时这边的援助也可以用铁矿换取部分回报,不算空手而去。
况且有了高平做基地,刚好也可以让宋时试试自己的那粗糙的金融手段,是否能搅动安南这一池浑水。
由于朝贡制度的辐射,尽管东南亚各地并不承认,但是大魏认可的货币一向在南洋都是极为畅销的,尤其是永辉年间发行的“永辉通宝”相比金银这样的贵重金属,大多只是在富商和大宗交易时使用。
大魏附近的小国平民大多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铜钱的方式交易,才是主流,尤其是大魏出品的铜钱,由于铜含量高,技术精湛,印刷精美,在大魏周边更为通用。
曾经的日本就干过用大量的白银去兑换大魏的铜钱举动,然后用大魏的铜钱在日本本土当国家货币使用。
在海量的白银通过航海贸易进入大魏之后,大魏的白银一时之间变成了不受控制的通用货币,铜钱的使用量反而大幅度降低了。
不过导致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
而且是南边通货膨胀,北边通货紧缩。
而铜钱遍布大魏周边的小国被日常使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
在宝钞变成厕纸以后,不管大魏印刷多少铜钱。
永远!永远!供不应求。
大魏差点被整成铜钱输出国,不得不出定法规不许铜钱出海。
有些手段过于激进,宋时也不敢用在大魏,但是经济的发展总要趟一些坑,与其自己趟,不如让别国帮忙趟。
除了金融手段以外,万物工坊那边早就在宋时的要求下对每一款从永明城制作的火器都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大琉球的炎热潮湿的天气。其中改良版“迅雷铳”就以连发五枪的优势,远远碾压目前在南洋少数的单发火绳枪。
以目前万物工坊的实力,大概全力运转在三个月内能供应上那批火器。
光武器还不行,上一个时间线的对法援越战已经让宋时深深的明白,东南亚那块地上就没几个正规的势力军,哪怕运过去了武器没人指导也用不明白,只会干出在急行军的时候等雨停了再出发之类让人绝倒的事件。
宋时看来看去,最后目光放在了另一个地方。
犹豫了一会儿,她提笔写了一封信寄出去。
第137章 筹谋靖安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