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在永明城的耕耘还是比不上抢劫来的快,虽然萨摩藩的那三百条船,宋时能看上的不多,但是除了战船之外,商船和渔船宋时倒是不嫌弃多的。岛津家是真的穷除了这些船,但凡值钱一点的东西都被他抵押给了西班牙人换成火器,想着就是借琉球这一战翻身,赢一把大的。
导致宋时头一回打了个家徒四壁的破落户,甚至还不如琉球国。要不是现在不好动长崎,宋时连长崎的那些荷兰人都不会放过。
这一路攻城略地的火器花销可不算少,不要是宋时前两年不断在永明城攀科技树,改善了水碓技术和炼钢技术,明确了火药的标准比例,让永明城在火器制造上也进入了快车道,成本被飞速的摊薄了。光是这两波攻城的收获就是个负收入,毕竟萨摩藩抢的琉球国的东西,宋时也不能拿了,她代表的可是天朝特使。
好在萨摩藩这边的水泥产业成型后和硫磺矿稍微能挽回一些损失,水泥除了战略物资也能拿去日本和大魏沿海换上一波钱。
总的来说,战略上是赢麻了。从现在起,几乎可以说从鲸海到东海,这一大片的海域基本上都属于永明城的了,如果日本和永明城决裂,那么永明城能直接封死长崎这个港口,把日本跟大魏以及其他各国的海上通商要道彻底封死。
这对于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至于经济上,没赚,也没亏。
宋时的时间不多,在永明城的港口冰封之前就要赶回去,而现在离港口结冰的时间还有四个月。
安顿完了鹿儿岛,宋时就带着重新整合好的船队大摇大摆的去了长崎。
之前不想打草惊蛇,所以宋时只在长崎附近的对马岛休息了一段时间,搜集信息,没有真正进入长崎。
这个日本现在的第一港口,也是日本现在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
位于日本九州西北部,依山傍水。南面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和外海相连,使得长崎成为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
宋时站在甲板远远的看着,有种回到烈港的感觉。
长崎的民宅大多建筑在陡峭的山坡之上,而直临海洋的高山深谷则造就了长崎壮丽的城市景观。港湾东岸,还有一个小小的岛屿出岛,岛上都是国外商人聚集的地方,对面则是唐馆,属于大魏商人聚集的地方。
不管大魏的海禁是严格还是宽松,大魏商人的人影从不吝啬于出现在这个地方,只要能赚钱的地方,就能看到汉人的身影,从日本到南洋,这片海域上布满了大魏商人的身影,在得不到国家支持的情况下,他们依旧远跨重洋,辛苦耕耘,然后孤立无援被一波波的收割,很多出海的人的要求其实很卑微,只是想要一块能养活自己的土地。
但是在小冰河时期的大魏,或者说在日落西山腐朽堕落的大魏,却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当然其中很多的商人到了海上,摇身一变也会成为海盗,在大魏国内也会变成无奸不商的奸商,但是正是这样的人一代一代的探索,才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可能和交流,也让南洋那片原始的岛屿获得了文明,重新散发了生机。
如果只有血泪才能让这片海洋变成连接世界的渠道,那么宋时只会选择那些带着枪炮和强盗思维而来的洋人的血泪,而不是自己的同胞,即使他们再差再坏,也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审判,而不是成为被收割的猪草。
收回思绪,宋时看着单独居住在出岛上面红发碧眼的洋人,日本人将这些洋人圈到了特定的地方,而对面就是汉人风格的街道。看来倭寇对于外国人的警惕心有增无减。前面靠岸的船被要求进行检查,胡泉横视一眼,让手下拿出了从德川家光那边拿到的铭牌,让海关放检。
满船的火器,攻打长崎都可以了,检查出来谁都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