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编民齐户的统计,整个大魏,除去边疆偏远之地还未统计的当的数据,人口已有一亿两千万。
大抵大魏收复京师后势如破竹的收复速度,虽然留下了太多的后患,但是也保住了大量原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在战争,灾害以及女真屠杀下的人口。
宋时对于救灾这一块卡的极其严苛,甚至在官员手册上用了一半的篇幅去详细描述各种灾害的应对情况,从水火旱灾,到瘟疫防治,大量的退伍军人被安置到了各个村落的民兵教练岗位,而退伍的军人是依法合理可以携带枪支的。
他们还拥有专门的通信渠道,可以直接形成官方之外的监督机构和自治能力。
毕竟在大灾面前,人类会为了生存而主动团结在一起抵制灾难,而这样的组织一旦长期保留下来,就会发展成为流寇军,这对于任何一个统治来说都是威胁。
与其事后镇压,不如直接从根源解决,防范于未然。
救灾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才会产生的产物,更是每一个想要长治久安的统治都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而轻死刑,重流放的制度,也让不少的人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必须要承认,华夏这块土地所诞生的文明,以稳定的农业生产而生,其诞生的制度,也自然是以整体求稳的目标而搭建的。
其副作用就是,其中的人,一旦出现出格的行为和想法,就会形成格格不入的境遇,科举一个赛道,还是太拥挤了。
大量的人口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内卷,引来历史周期率的毁灭,而只有走出去,去外面寻求扩大资源的变量,才能引来新的机遇。
毕竟,人性的贪念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而贪官污吏也是不可能杀光的。即便杀了上一波,哪怕是宋时一手提拔的的人,也会在欲望的侵蚀和权利的倾轧下渐渐成为新一轮的贪官污吏。
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制度的修正和改良,也需要那些钻空子的人殚精竭虑的突破。
而杀的太多,最后只会让宋时变成孤家寡人。有些不适合于安稳生活的人,自然,应该有另一番广阔天地在等着他们。
比如南溟,比如亚墨利加,比如欧巴罗。
宋时已经将海军彻底绑上了南洋这辆战车,即使她现在宣布停止在南洋继续发展,那些海军各方势力,沿海的海商,以及能从海洋贸易和南洋商行上分一杯羹的人都不会同意。
而比起私人势力,宋时更是将整个南洋商行的半成干股分到了六部公账之中作为奖金,按月分发。
以换取六部对海贸的支持,毕竟就算六部之中有人想要反对,他要面对的就是整个六部的支持。
除了不姓魏,还是个女子之外,宋时在大魏的所作所为算的上是爱惜民力,力图革新的明君典范了。
等众人环顾四周,才发现,不知不觉之间,所有人早已成为了宋时这一边的人,至于想要反抗她的人,也要看看现在整个大魏的军力和物资都掌握在谁的手里。
更重要的是,既然不管是龚敬还是宋时,都没有弑君夺嫡,登上皇位,颠覆大魏的江山。
而只是选择重新开启宰相制度成为朝臣,把控整个朝政。那么就意味着,朝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和宋时一样,成为那个君主离线后,把控整个帝国前进的人。
大逆不道!
但是对于和大魏皇权争斗了数百年的朝臣来说。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大魏对于出使各国的使团成员的
挑选,除了言语学识之外,风姿仪表也必须能体现大魏的威严。
而前往欧巴罗的使团组建虽然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但是应募者寥寥,除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