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25 / 25)

南溟的信息在有所增删的情况下,土地贫瘠被隐藏了下来,被形容成了一片乐土,毕竟整个南溟的面积比如今大魏时控的土地面积还要大。

不仅地广人稀,矿产丰富,最重要是虽然季节与大魏相反,但是不同于终年炎热疫病遍布的热带地区,南溟四季分明,更适合大魏的百姓迁居生活。

除了耕地外,南溟还有广阔的草原,用来分化和安置蒙古女真诸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至于战俘更加不用说了,大量的矿区急需人手开采!

这样广大的地盘自然要诞生不少的官员和职位,其利益的瓜分也引起了朝中的不少波澜。

虽然宋时下南洋的时候,朝中几乎没有余力给到多少支持,还是靠着薅沿海海商和红旗帮的羊毛才勉强成行的。

但是既然南溟已经纳入大魏的版图,就从天方夜谭变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大肥肉。

南溟之地的土著治理和面对虎视眈眈的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的觊觎,也需要迅速在南溟建立起军事控制。从大魏到南溟的万里航线上,就需要大量的物资去建立运转驿站……

付出与收获的比例自然也要算算清楚,才好下手。

虽然朝中一直说边疆无用之地,但是随着北海(贝加尔湖)区域被纳入大魏的国土,宋时之前定制的分化俄蒙计划所建立的北境市舶司,每年采

购的大量皮草和金沙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了京师,而其利润还足以让北境市舶司在边疆建立棱堡。

而北境大量的皮草被输送到了大魏,沙俄在托木斯克建立的驻点出现无利可图的情况,缺饷的哥萨克士兵开始偷卖火枪。零下四十度的寒风中,当俄军押送粮草至安加拉河口时,布里亚特人已经开始用大魏提供的燧发火镰点燃草料……

河套平原和松嫩平原被开垦后,推行的商垦法:“垦荒千亩,免三年商税!”引得不少豪商北上雇人开垦荒地。

今年第一批收获的粮食已经足以充当一半军饷,让后方的物资运输压力大减。沿途的官道和驿站的修建,更是将西北与大魏连接成一个整体,大有重回汉唐商路繁华之景。

第二则是宋时在马尼拉和汤若望所提议的,与葡萄牙共同开发南洋诸岛的协议,并组建出行欧巴罗使团的建议被澳门的耶稣教会议成员通过,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选拔前往万里之外的使团成员。

原本天主教传教士在宋时收拢大魏后就提出想要传教的权利,不过对于天主教,宋时多少还是心存警惕,宗教为了蛊惑人心,多少会加入一些愚昧恐吓的内容,于是宋时把那些传教士都安排到了学院之中,一是翻译欧巴罗的著作,二是培养翻译人员,为这次的使团培养人才。

因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使团行动,从泉州出发,一路借着疾风到达马六甲,再横渡印度洋,需要历经接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葡萄牙的首都,再加上走访欧巴罗各国,起码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此举虽不至于像苏武出使西域一样,但是也是可能流芳百世的壮举。

在皇城日报的头版上也是挂了不少时日,引起了不少的讨论。

与前两者相比,第三个事,引起的讨论就没有那么大了。

也不过是:霍国公府履行婚约向刚刚被调回京师的程德政求娶其长女时,被爆出如今女官之中风头正盛的程嘉柔不是其女儿,而要履行霍家婚约的人,另有其人。

www.jiubij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