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抵押的西班牙国债,圣卡特琳娜号沉没消息引发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西班牙债券价格暴跌。
与之相对应的,西印度公司股价在沉没消息公布后上涨17%。
庞大的海上贸易引来的鬣狗绝不止一家,多的是虎视眈眈的人。
对于当前的西班牙皇室来说,他本来已经靠“西班牙道路”(从意大利到尼德兰的军事走廊)控制住了大半个欧洲。
但是总有几个反骨要挑战西班牙皇室的权威,除了不断在海上劫掠西班牙运银船的英国海盗,最可恶的莫过于那个不肯被帝国统治的荷兰,借着西班牙主力全牵制在欧巴罗的时候,反而不断在海外贸易上冲击西班牙商船,并且抢夺了葡萄牙的马六甲海峡和香料群岛上的据点,试图打破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塑造的海上霸权。
而这次的圣卡特琳娜号沉没无疑是让西班牙敲醒了警钟,要知道,那船上可是还装着一位耶稣会的主教!
不管是出于天主教联盟和新教阵营的对立,还是出于争夺海上霸权,再这样放任下去,荷兰早晚会成为西班牙的心腹大患,没有人能坐视财富从自己家转移到别人家去!荷兰的港口,每年可是要建造400艘的商船。
这些无一不是在挑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霸主的地位!
西班牙的本土,在从未暂歇的寒冷与瘟疫中再度拉响了战争的号角!
一道道的命令从西班牙传送到各地的殖民地,尤其是靠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葡印总督,更是接收到了东征摧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贸易基石的命令。
而另一边的荷兰,通过围海造田技术(风车排水系统)使农业产量提升,而香料群岛和马六甲更是源源不断的向本土输送着无数的利益。
在得到了来自南洋的消息后,面对西班牙来势汹汹。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那个孤悬海外,刚刚建起一个殖民地,正在进行圈地运动,并尝试将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的国家!
17世纪,寒冷无差别的攻击着居住在温带地区的每一个国家。
春天的气温下降半摄氏度,栽种作物就要延后十天,秋天气温下降半摄氏度,采收的日子又要提早十天。
寒冷,意味着瘟疫,饥荒与战争。
在大魏如此,在欧巴罗,亦是如此!-
随着天气一天天的变凉,短暂的夏日很快过去,。
而大魏,不管是边缘地区的永明城到大琉球,还是中心地带的京师和河南,都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即使是在贫瘠的戈壁和沙滩,红薯、土豆以及六谷子都顽强的扎根下去,湖广地区的水稻有所减产,但是大丰收的琉球一年两熟的水稻,倒是勉强弥补了湖广地区的损失。
江南地区的一些山地
贫地沙滩也被宋时赶着尾巴,见缝插针的种上了红薯,肉眼可见的在冬日来到之前,收获不会很多,但是哪怕是只长出来了手指粗的红薯,能抵一口吃,也是好的。
随着宋时从京师推动到江南的清丈田亩和田税的改革,今年的田税终于相对正常了一些。
虽然很多的田税为了应对粮票制度并不会全部运输到中央,而是囤积在各地的仓库之中,但是起码纸面上的数据好了很多。
宋时看着上面的数据,还是稍微松了一口气,就像之前程嘉柔所说的,起码今年不至于饿死人了。
秋收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粮价大跌,为了应对奸商低卖高卖,各地的粮站都开始平价收购百姓的粮食。
这也是巡检司最忙的时候,往往越是到这个时候,越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巡检司还要各地查探粮站如实入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立即核实上报。
去年这个时间,宋时杀的人头滚滚,今年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