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收取。
为了让那些货船愿意千里迢迢从南洋运输相比香料,吃水更重价格更低的粮食和棉花,宋时也不得不在关税上做出让步。
宋时在大琉球的时候倒是想过设立市舶司,光明正大的抽收关税,但是当时条件尚不满足,且手上精于算数的人手实在不够多,而她当时的身份也很难拥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一不小心就会让市舶司成为腐败的温床。
所以只能作罢,暂时保持原样。
大魏官方海上贸易的关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更不用说大魏内部的商税了。
原本大魏建国初期,从布衣成为皇帝的开国太祖,深知百姓被盘剥之苦,因此一直都是坚持轻徭薄税,官吏不下乡,以道德约束治国的理念。
不过太祖的理想和官员的实操总是差了不少的距离,人心的贪欲并不是道德和漏洞百出的法条所能约束的,他妄想着所有人按他的既定规则走,但是所谓的好的政策,却随着时间流逝慢慢都变成了束缚在平民脖颈上的枷锁。
大魏的商税很轻,不过三十取一,但是在腐败官僚的吃卡拿要,以及各地的藩王随意设卡之下,平民被层层叠加分摊下来的重赋压的喘不过气,而那些大商家却能凭借各种关系分文不取。
而这些,最终挖的都是大魏的根基。
反馈到最后就是大魏那空空如也的国库。
即使宋时已经很努力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了,还是架不住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以工代赈的基建要钱!打仗要钱!高薪养廉的官吏要钱!打下的疆域属于光复,不仅没有报销,还要拨款重建,赈灾救疫!通通都要钱!
在自己家打仗就是这么惨烈,死的还都是自己家的未来战斗力,这也是宋时一直推行速战速决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因为大量的白银融入市场,已经不可避免的导致大魏的通货膨胀,要不是有粮票制度暂时稳住民生,只怕现在的粮食价格最起码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上四倍。
这也是宋时用了张相改良的考成法,却不敢完全复刻他的“一条鞭法”的原因。
虽然收税依旧用实物计算会导致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浪费,但是一旦全面换成白银,那大魏的经济就要全面崩溃,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方更会民乱四起。
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资源在这个经济运转还不完善的时代,永远比一堆金属要来的珍贵。
大魏没有健全的商税制度,在大魏运行的商行和商号都无需登记,商户所收的税款也主要还是过路税(水陆要道设卡)和门摊税(固定门面摊位),以及私营的专卖税,如盐、茶。万历临时搞出来敛财的矿监税使更是导致民怨沸起,无法参考。
宋时目前所掌控的地盘,段时间内并没有进行正常的商贸活动的打算,甚至于她在各地进行的“防疫”以及“清匪”的政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那些富商士绅,本质上还是借着手上的军队强权在敛财,再将财富以基建的形式分配到百姓身上。
不过北方地区不如江南商业活动来的发达,在江南地区,如果也复刻北方的措施,光靠掠夺只会造成更大的反弹,也会加剧以后的重建难度。
所以面对江南地区,宋时总是尽量走正常的商贸活动来获取财富,比如倾销大量高附加值的水泥、座钟、玻璃制品以及药品和少量军火。
不过,现在宋时还是准备对商税开刀了-
“嘉柔,你联系京师户部发布通知,从本月起,每个商行都要进行编号登记,从东家、掌柜到账房,每个人的户籍都必须登记在册。”
“你们户部目前改良的那个记账方式,今年之内要全面推行到京畿、山东和山西地区。明年开始推广到江南湖广,抓紧一点培养多一点算术人才,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