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供一些粮食物资以安抚百姓,手中的资源越发捉襟见肘。
大魏能做到这一步,尤其是积攒起一大批的骑兵以面对女真的铁骑,其实还要依靠当年代元的支持。
从秦汉起骑兵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几乎是整个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力,但是战马一直都来源不足,尤其是代宋时期,没了北方草场和天险,根本无法支撑起大量的骑兵,只能被北方铁骑压着打,能够支撑数百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而代元统治了中原后,做了一件不管是哪个中原王朝都不会做的事情,所到之处:毁地破城,兴建马场。
甚至连江南的鱼米之乡都不放过,堪称一句丧心病狂。
大魏继承了中原后,也顺带接手了那一批批南方的马场,才不至于在丢失北方之后,如同代宋一样,面对游牧铁骑毫无还手余地。
基础骑兵能保证上,太子军最大的问题反而是缺乏足够的主将。
大魏的将军,大多在京师沦陷之前的奋战中丧生,或者退守边疆无法插手京师的局势,目前集结而来的太子军,前身还是太子的侍卫营,早先大多没有受过太多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太多的主官可以利用,还是这一两年的剿匪训练和对女真小规模作战中慢慢攒出来的。
因为散装,所以反而没有其他军镇总兵一言堂的场面,毕竟大魏的军官设计极其依赖主官的个人统治,因此军中一直派系众多,有时候只认主将不听军令,比如各种的x家军,即使是错误的命令也会被强行执行下去,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
大魏之前的处理方式是:太监监军。
从历史的经验来说,如此矛盾只是不断被激化。
太子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大力推行了参谋制,将大量的有作战经验身体却无法上前线带兵的老将,吸纳进参谋团队,由他们搜集的资料汇总分析出最优选项,参谋动脑,主官执行。
在和女真骑兵的对峙中不断的磨练进步,每次对战后进行复盘演练和优化,对于违反参谋部命令的主官必须在作战复盘中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大大减弱了军队门阀林立,欠缺经验的情况,一点点将这群侍卫兵锻炼成现在的样子。
也是避免日后出现功高震主,黄袍加身的情况。
太子看着手中来自京师潜伏的夜不收送过来的信息,陷入了沉思。
京师沦陷前,太子就落下了不少的暗子,毕竟京师还是大魏经营数百年的根基之地,沦陷之前为了甚至敞开了宫门将带不走的大量财物堆积在宫门之前,分与京师百姓。
原本那些不愿离京的百姓想的不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姓的生活还是如常的过。先是大魏,后是闯王,即使是鞑子也没有什么不同,难道大魏的官吏就没有对百姓层层盘剥吗?
一开始的时候女真人确实对于京师百姓还是以安抚为主,毕竟对方想的是吞并整个大魏,入主中原。
可是随着黄河口天险被阻,运河被截断,女真原本气势如虹的军队在京师附近不断的消磨中渐渐转换了心态,剃发易服还是其次,女真可没有耐心像大魏一样搞什么齐民编户,直接开始跑马圈地。
圈地令一出,连汉语都不懂的八旗子弟可不管你这土地是有主还是没主的,无数的良民一夜之间,或是被赶出土地,或者干脆就沦为奴隶。
随着粮食不断消耗,原本的女真人渐渐支撑不住刚进京师时假面,越来越多的女真人甚至是蒙古人入驻了京师,物资却不见增加,只会让形势冲突更加激烈。
原本已经安抚下去的百姓纷纷发现,当你以为遮盖你的那层苦难退去后,迎接你们的可能是更深层的苦难。大魏的军官可能不当百姓是人,但是女真异族却是真的可以当人是柴火使用的。
当旧的秩序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