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下的船队在黑吃黑这一块的运用上算的上炉火纯青。
不过起码大面上还是在福建左布政使熊廷州以及永明城龚敬的写信调和下,保持着克制。
水泥虽然能加快房屋和工厂的建设但是设备机器以及合适的工人却不可能凭空长出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快开荒和耕种,江南地区购买的耕牛陆陆续续的抵达,耕牛十两一头,顶的上三个人了,毕竟宋时急着用。
趁着天时还没过去,优先用耕牛开垦最费人力又对土地要求高的水田,种上从交趾引过来的占城稻,只有这一批水稻种下去后,宋时才能放心下来去鼓捣别的粮食。
南洋的粮食即使是在她提高了一倍有余的价格下,运送过来的量也没有继续增加了,毕竟粮食都是有数的,只有播种后才会有收获,而大量的粮食出口,必然会导致南洋众岛的粮食供应不足,虽然那些地方并不发愁食物,但是让他们如同汉人一样勤勤恳恳的种植上两到三季水稻,那就是想也别想。
所以才让胡泉去执行备选计划,借红旗帮的势力下南洋去买地,顺便招募愿意去南洋种地的汉人,再调动南洋人的种植积极性,胡泉这次的商船上还带了大量风格与大魏不同色彩绚丽的玻璃制品,以及定制的南洋风格的丝绸和瓷器,都是送给汪一嫂的礼物。
除了粮食之外,南洋更重要的其实是木材资源,毕竟想要建造更多更大更坚固的船就需要更大的木头做龙骨,而越是巨大的木料就越难运输,在中原持续千年的不断建造需求下,所有靠近水源的木材都被霍霍了,剩下的不是在深山老林,就是运输难度逆天。即使是在永明城,在宋时到来后,山上合适的巨木都被霍霍了才打造了这么一支船队。
大船动不动就要数百年以上的巨木,巨木的成长需要时间,所以宋时只能把造船的任务分摊到南洋了,毕竟南洋身处热带地区,植被茂密,总是比中原地区的巨木资源更加丰富。
况且,这些巨木,就算她不用,难道那些西洋人就不会觊觎了吗?毕竟代英还曾经立法,在国内一定标准的树木全部属于海军,不许随意砍伐。越到后面,所有的资源都会变的越发的珍稀,在钢铁打造的船还无法面世的现在,巨木就称霸海洋的必要资本,趁着现在价格便宜,自然是越多越好,况且她还愿意真金白银的的去买,用物资去换。
就在宋时一边兼顾两港的规划安排和海上线路的运输保持的时候,一艘来自永明城,历时半个月的风浪终于抵达了。海船舰队停靠在了淡水港,运送来了宋时急需的耕具和匠人,以及另外几个自愿报名前来的女吏。
而她们,是为宋时而来的!
第86章 我也可以!(修)宋时看着手上成堆的……
宋时看着手上成堆的报告,千头万绪也只能一点点的处理,毕竟打下一个地方只需要武力,而治理一个地方需要的那可就太多了,传统的中原政府就如同父母一般,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尤其是教育和卫生问题,大琉球近热带的气候极其适合病毒传播。
大琉球本身土著并不多,过来的大部分都是移民,一切都是重新开始,有了永明城的经验打底,这次处理起来倒是轻车熟路了些。
倒是那些当地土人也要分类,能沟通交易的还好,给钱给物和平共处,他们对于宋时提供的食盐,玻璃珠,银镜以及布匹和瓷器都非常喜欢,纷纷用鹿皮草药来换。
但是有些土人桀骜不驯还有互相“出草”,也就是猎头,饮血的习惯。土著部落与土著部落之间相互“出草”也是常态。
虽然宋时知道这是出于蛋白质极端匮乏的岛域环境,为了获取蛋白质的行为。不过为了安全,拉一派打一派,听不懂人话,也不愿意沟通的,也是需要清除的。
为了更好的控制这块地方,宋时还写信找了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