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6 / 20)

巨型木材想要带回来,那是想要用来建造大船的。

随着大魏几百年对深山老林的开发,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适合造船和宫殿的巨木了。

之前京师还没有丢失的时候,先帝想要修缮一下大殿,但最后因为找不到和原定大殿一样尺寸的巨木,最后只好忍痛放弃了。

“汪家人?是大名鼎鼎的那个红旗帮的首领汪一吗?”宋时好奇,她也从对马岛那边打听到了一些对方的信息,据说是南海上目前掌握着海军最多的人,出生交趾,父亲也是一名海盗,他也算是子承父业,却一直在岭南生活。

“对啊!之前汪一将整个南海的海盗差不多都集结了起来,建立了红旗帮,控制着海上600多艘海盗船,近3万名下属,至于其他能召集的人手更是多不胜数。只要给他缴纳过路费,从岭南到苏门答腊基本上畅通无阻,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海上的风暴。”

“但是前段时间听说他死于一场风暴了,现在红旗帮群龙无首,之前联合起来的其他5个首领纷纷开始闹了起来。没了汪一的压制,现在整个南海都乱成了一锅粥。”

说到这里,王恒宇的声音低了许多:“之前原本被汪一赶出了澳门的葡萄牙人本来在烈港又住了下来,听说汪一死了,红旗帮大乱,现在还在准备收船再去岭南呢!这些番子!”

宋时眼神微眯,她知道,王恒宇这番话很有价值,但是不是对着她说的,而是对着她身后的龚敬说的。

南海大乱,会最大程度上影响东南亚交趾那一边对大魏的粮食的出**动,而即使有海外异种的加持,永明城对于东南亚的粮食进口需要依然不可能锐减。

现在的天气,粮食减产已经成了定局,江南之地本来就是改田为桑的重灾区,根本没有多少耕地了,粮食常年都是靠湖广地区的供给。

一旦江南地区也开始缺粮,那来自交趾的粮食还到不到的了永明城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更不用说,大魏现在正准备和女真再来一次决战,对于粮食的需要也是巨大的,而且人家更名正言顺。

东南亚的局势也开始通过某种形式,可以影响中原了。

第59章 郑一官“所以,大琉球和琼州那边现在……

“所以,大琉球和琼州那边现在怎么样了?”宋时低声问王恒宇。

大琉球就在福建的对面,离泉州不过一道海峡,地处热带,适合种植

粮食作物。福建九分山一分田,自古就是兵家不争之地,地狭人众,很多福建的商人都有下南洋的习惯,王家就是其中之一。

大琉球离福建如此之近,如果说王家在那边没有势力,自然就是一个笑话。

大魏的领地可以说是蓝星上最好的一块地,哪怕曾经不是,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先民改造下变成了是。

高耸的山脉和无边的沙漠阻挡了来自远方的敌人,不像中东的十字路口,被一波波的冲击蹂躏。

地处温带,孕育了原生的五谷,尤其是水稻这种主要的最重要的农作物,保证了原始先民的温饱。

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让植物有了孕育果实传承基因的天性,而先民也养成存储过冬的危机意识,而不至于像热带的很多的地方民众,浑浑然不知春秋的懒散。

矿产丰富,所以从青铜迈入钢铁时代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不像美洲,因为迟迟无法找到浅表的铜铁矿,几千年来都只能靠游牧的部落以及初级的国家形态,最后被欧亚发展起来的文明吊打屠戮,只剩下最后的几块屏蔽保留地。

而最幸运的是大魏的海岸线,不像印度洋和美洲那样,除了海洋几乎没能有什么停泊的岛屿,而是星罗棋布般密布着各种可以停歇的岛屿,这些岛屿让大魏到马六甲的行程变得安全可靠,便于航行,催生了无数下南洋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