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池似乎没有想到许云帆会跟他说话,人愣了一下。
许云帆起身去拿了一双公筷,又拿了一个碗,将每盘肉菜都夹了一些放到碗里,推到郭小池面前,“我怕你不方便,擅作主张给你夹了一些,你不要嫌弃,这碗筷都是干净的。”
郭小池傻愣了好一会,“不嫌弃的,谢谢许大人。”
“哎,这位兄弟怎么称呼?没想到你也认识我呀,你也是村里人吗?之前我怎么没见过你呢?”
“我是隔壁村的,许大人没见过我很正常。”
许云帆没见过郭小池,郭小池却是见过许云帆的,他经常上山捡柴火,见过许云帆几次。
“你是隔壁村的呀,那你比郭麒厉害了,郭麒就是负责登记的那个汉子,他都不认识我呢。”
“我弟弟前两天刚从私塾回来,自是不认识许大人的,还请许大人莫要气恼。”
郭麒本是隔壁村的人,但在李家村人看来,他就是他们李家村的人。
“啊?他是你弟?那真是巧了,听说村里的一些农具都是他改良出来的?”
许云帆在村里住了有段时间了,跟村民们聊得来,不说本村事,有几个婶婶在,附近十里八村的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几个婶婶说过隔壁村有个穷读书人,别看人家没考上秀才,还是个穷的只剩个继哥的,可人家脑子灵活啊,就爱搞这些在其他人看来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赚钱的玩意,可人家捣鼓着,还真捣鼓出有用的东西来了。
许云帆之前就很好奇,村里的舂米木器怎么来的,一问才知道,居然是一个穷学子自己捣鼓出来的。
这可是个人才啊!
人才,自然是要送往学院里好好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了。
不过,前提是,对方愿意与否。
郭小池点点头,“我弟弟就喜欢捣鼓这些,小时候对一些木器就比较感兴趣。”
“听说你弟弟如今是在私塾就读?可否问一下,他在哪位秀才门下?”
私塾同书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私塾夫子学识有限,教学材料远不如书院的齐全,许云帆询问过郭麒此人,但不曾接触过,因此,哪怕心有想法,也不曾开过口。
郭小池很是自豪的道:“是在兰夫子门下。”
“兰夫子?”许云帆想了想,“此人是个秀才还是个举人?”
最近太忙,许云帆没去过镇上,对这位兰夫子自是不熟。
“是个秀才。”郭小池一边吃一边同许云帆聊,没办法,他行动不方便,不吃快点,等会吃不饱其他人就散席了,下一桌还要坐呢。
许云帆又给郭小池夹了几筷子菜,“不用着急,我吃饭也慢。”
负责记账的郭麒一心二用,发现自家大哥同许大人有说有笑的,稍稍放心了些。
吃过喜酒,回去的路上,许云帆便问李老汉了,“李大伯,隔壁村的郭麒兄弟是什么情况?郭小池的手呢?”
说起郭家事,李老汉叹口气,“他们是兄弟,其实也不是。”
许云帆:“……”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这般模棱两可的,几个意思?
“怎么说?”
“郭小池本不姓郭,他跟他娘改嫁到郭家村后,才得了一个郭姓,他来的时候,还是个正常的孩子,那时候,他也才七岁,郭麒四岁了,后来为了郭麒,郭小池的一只手被野猪夹给夹到了,大夫说了要保命,就得砍断手,否则等夹子拿出来,孩子都得疼死了,倒不如试试……郭小池这才没了右手,前两年郭家夫妇意外走了,便只留下他们兄弟相依为命,郭家人对郭小池意见很大,毕竟他没了右手,干活不利索,又不是郭家的血脉,断了手的哥儿,难找夫家不说,就算找,也是找那些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