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60(15 / 50)

话并非问百姓如何看得起书,以及会不会看,而是借问,如何才能做到普及,让书籍成为不再是读书人才能看得起的玩意,就是普通百姓都能看得上书。

如果不多想一点,考生只怕要答错点了。

不过,对于其他考生来说,这一题纯属是为难人,如果他们有办法,今天还会有这道考题出现?

真是搞笑了。

出题的学士如何能不知此题的难度,区区几十字组合成的问题却是很多人都答不出的难题,可他不觉得此题难度超过了,毕竟这一次考核出来的夫子,日后可是要进入国子监的。

许云帆看到该题,看似是两个问题,实则本质上还是一个问题。

此类问题之所能会出现在考卷上,终其原因,还是书少纸贵。

这种题目,可不是让你幻想发散思维,答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可以了,时政时政,不从实际出发,结合当下,哪怕答的再好,令人看了浮想联翩,可于现实中又不可取的话,一切都是白搭。

许云帆想了想,首先当然是解决纸张困难的问题,其次是大量聘请各方学子“著”书,在各地再建一座读书馆,如此,有需要的人,皆可进入读书馆借读、查阅。

造纸,聘请学子等等这些事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听说最近齐家出售一批竹纸一事,在京城可谓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许云帆的答案,可以说是紧跟时事了。

郑柯看着许云帆行云流水一般的作答,一下子竟是看的忘我。

竹纸一事,郑柯等学士如何不知,加之翰林院是什么地方?这种大事,他们岂能不知。

请学子干活?这不正好解决了落榜学子当下就业难的困境了吗?

许云帆的答案,可谓是一箭多雕。

就是不知道读书馆是何物?可待郑柯越往下看时,越是心惊。

要不是尚存的理智告诉他要冷静,这儿是在考场,否则,他都要揪起许云帆的衣领把人提起来仔细询问话了。

许云帆花了些时间,总算把题全部写了,检查无误后,这才把东西收起来放到篮子里,抬头看了一下,待发现应该坐在上边的监考官不见踪影时,许云帆才扭头看考场里负责巡视的两个监考官,哪知,方一转头,许云帆就吓了一跳。

许云帆捂着心口,忍住意欲吐出来的话,举手做了个手势,郑柯眉毛一挑,亲自将许云帆答卷上的信息密封了起来。

待许云帆挎着篮子走出考场后,郑柯立马坐了回去,悄咪咪的将许云帆的答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越看郑柯眼睛睁的越大,心里头更是惊喜不已。

这小子,倒真是人不可貌相,完美诠释了何为“不以年龄论能力”。

走出考场的许云帆发现考场外很是寂寥,远处几个官兵在维持着秩序,不让其他百姓靠近,确保考场周边绝对的安静,就是国子监的学子也不得靠近,今早他们还能过来看个热闹,这会早被赶走了。

翰林院负责出题的考官,自出题之日起,这帮人便被“隔离”了起来,以防泄题的可能,哪怕是在翰林院内上个茅厕皆受监管,根本没有泄题的机会,因此,这帮考生哪怕考后出了考场想找门路也是徒劳无功。

许云帆走到街上,站在那儿茫然四顾,左看右看就是不见秦家马车,不禁有点傻了。

秦润乃至秦家其他人,没有一个人来接他!

他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国子监距离秦府又不是一般的远,今早坐马车过来都要坐好久,要是走路回去得走多久?

第254章 第 254 章 忙,都忙!

自个身上一个子都没有, 走回去是不可能走的了,许云帆不得不退了回来,厚着脸皮问几个负责看守的侍卫, “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