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24 / 38)

武从镇上买回来的青石板。

晌午时, 许云帆去了后院拿了一只烤鸭, 还有孙武从食堂拿回来的爪子招待几个汉子美美吃了一顿。

如今烤鸭这道菜供不应求, 院子里这个烤窑就不够用了, 秦润让人在后院做了八个,每天又请人杀鸭烤鸭, 如此才算勉强供应上来。

秦润很有生意头脑,如今都打算把店铺开到清陵县里去了。

许云帆最近倒是闲了下来,无他, 十月份的书院考试就快到了,算术这一科,经过他的教学,学子要复习,压根不需要他坐堂监督,他干脆连书院都没去,根据往年书院算术一科的考查题型布置了一些作业就完事。

之前八月份底的院试,书院参考的学子并不少,听说报考了几十人,均完美落榜,与秀才失之交臂。

可见这秀才也不好考。

当然了,之前李婶喊丫丫的,有关李云飞要参加院试的事,那是广而告之,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家小儿子要考秀才了。

之前李家人恨不得人人皆知,如今是恨不得人人不知。

谁叫李云飞落榜了,还被清风书院开除了。

虽然最后靠李宝河的关系,加由李云起对夫子的白般保证,李云飞才得进到清陵县一私塾就读。

据许云帆所知,院试应是在四月份,但今年的院试听说考题泄露,圣上大发雷霆,下令彻查。

没想到如此重要之事,居然敢有人将手伸到科举上。

科举这么重要的事,居然还被人插了一手,这已经不是以权谋私的事了。

要知道,科举一事,可谓是国家大事,岂能容人做出徇私舞弊之事,这不是打了当今圣上的脸吗。

科举考试,等同于国考,严格程度自不用细说,负责出卷的考官,也同样会受到隔离。

为防止考生作弊,被收买或私心使然的考官泄题,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锁院制度由此而生。

锁院制度的出现,便也直接体现了科举之重。

而科举之重,重在何地?

因科举制度的出现,世家贵族垄断仕途的现象不复存在,既使任有少部分人想钻空子,也被严重把控遏制,即使出身于官、富世家,想进入仕途,这些世家大族的少爷,也须与其他学子一起参加科举考试,接受上层层层选拔考核,一步一步往上考取功名,有功名在身了,便意味这人有踏入官场的入场券了。

至于无权无势的寒舍平民之子,想要改变自身现状,步入仕途,也许在以前,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如今,十年寒窗苦读,只要发愤图强,通过考试考取功名,便可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随着科举日重,官员选拔更加规范,仕途尤讲资格,后来朝堂上更是出现“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的规定。注①

如今,朝廷之上,京城内的京官,外派的官员,哪个不是读书人出身?

可以说,参加科举,就是上层通过科举筛选人才的方式,如今居然有人敢将手伸到科举之中,皇上能轻拿轻放就怪了。

不过这些关许云帆什么事呢,他只知道因为泄题一事,肯定有一批人要完,而他们府的四月份院试作废,为了补偿其他未作弊的学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彻查后,圣下才下旨,特例可让他们府学子再考一次,这才有了八月份的院试。

听说李云飞那个堂哥,四月份参考了一次,没考上,八月份又考,还是名落孙山,村里为此热闹了两天。

听到仇家不顺,许云帆就乐了,幸灾乐祸的想,李家兄弟要是考上,那就是百姓的损失。

暗自乐呵的许云帆动力满满,在柴房里捣鼓半天都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