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8 / 53)

成兵祸就不好了,这些人不堪大用的话,就没有必要让他们占着军队的编制。

忠诚可能保持一代两代,但是三五代之后呢?

大周皇帝都换了多少了,护龙军的心怕是早都变了。

迟晚不是不相信有这样的部落,信守一个承诺千年万年,可龙城里面的情况是调查过的,还是锦衣卫调查的,所以她有发言权。

里面的人心确实变了,有一部分人信守着承诺,有一部分人想老老实实地耕地,过自己平淡的小日子,可危险的是另一部分人,有野心的不安分者,并且这个数量不少。

这是迟晚让锦衣卫调查的结果,而高正今天这么说,看来是早就知道这个情况了。

这件事,她跟虞九舟也商讨过,正如高正说的那样,目前确实是个好机会。

迟晚看了一眼虞九舟,起身道:“臣以为高阁言之有理,让想好好过日子的去过日子,还想当兵的,就继续当兵。”

给龙城的将士跟其家属一个选择,有些事情也不能做绝了。

内阁见驸马出声支持,就知道这件事长公主殿下肯定是同意的。

以前他们以为驸马是陛下的人,这两三个月,驸马代替长公主处理了那么多奏折,很明显,驸马其实是长公主殿下的人。

迟晚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扫过,“诸位觉得,这个钦差选谁合适?”

龙城可不是一个好去处,那里的将士,加上将士家属人太多了,部分人都互相认识,处理一个,连带着根拔出来的可能是一箩筐。

这个钦差不仅能压得住龙城的将士,还不能强行镇压,引起龙城将士的不满,简单点儿说就是双商在线。

智商情商都在才行。

半晌后,高正忽然道:“殿下,驸马,臣选卢昕。”

卢昕确实是个好选项,她的能力没话说。

就迟晚给她安排的差事,每一件都完成得很出色。

最终还是虞九舟定夺,“以卢昕为主,武康伯段云为辅,带上锦衣卫百人,以及金吾卫千人前往龙城。”

卢昕是文武双全,能力很强,为人处事也很不错,如今正任大理寺少卿。

趁此机会刚好可以任兵部侍郎,正四品升正三品,一跃成为大周京城高官了。

京都官员到地方,就算是普通的七八品官,当地的知州知府都得敬着;

京都的三品实权官,别说到地方了,就是在京都,那也是高官。

兵部侍郎,带上有爵位的禁军指挥使,这样的搭配足够了。

只是京都如何防御住北宁大军还没有议出来。

这些日子的奏折有几个议题。

第一个就是北宁大军入侵,衍生出来的相关事件。

不少人都想趁机处理掉自己的政敌。

第二个是皇太孙移居东宫的事。

这个确实需要,东宫是正统的象征,皇太孙入住东宫是礼法的认可。

第三件事,长公主府不能作为长久的中枢议事地点。

政令不该从长公主府出,该从皇宫出。

还有许多议题,不过这三个是最多的。

关于北宁大军的事情,虞九舟决定让更多的成员参加,不只是内阁的,还有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的高层,他们才是专业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商讨的,长公主府不缺钱,论军队的话,京营十万,京都现在可战力有六万,以及各地调来的将士十万,这些人还没有走远,能马上追回来。

加起来二十多万将士,北宁大军想要打下京都几乎不可能。

况且京都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北宁有什么?

哦,北宁也有粮草供应,燕北的一些士绅豪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