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0 / 53)

,总要让圣元帝想清楚。

“对了,我问了汪海,陛下见过宝安王,在信国公离京前,又跟信国公单独待了半个时辰。”

最近皇宫的风声很紧,许多事情汪海不敢传,迟晚跟虞九舟不去皇宫,他可不敢让人把消息带出来,一旦泄露,他的下场就会跟成娇一样。

虞九舟躺回了床上才问,“你觉得迁都这件事,是他们两个的主意?”

“可能不止他们两个,还有别的人。”

贵妃派人在路上泼油这件事,迟晚马上就报复了回去,现在的贵妃,只是冷宫一个妃子。

皇宫里肯定还有宝安王的人,还身处高位,普通的宫人,可接触不到皇帝,更别提跟皇帝说那些话了。

能接触皇帝的人不少,查这个也没有必要了。

重要的是,她能看出来,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迁都了。

虞九舟拍了拍她的脑袋瓜,“无妨,是谁都不重要了,这件事你做得对,迁都是不能的,中枢不能离开京都,但皇帝可以。”

皇帝想要离开圣京,但不能带走中枢,走可以,必须把中枢的权力留下。

以后皇帝是否在江宁重新成立一个中枢班子那不重要,至少目前不重要,一时半会儿也成立不起来,况且要不了多久,圣元帝就死了。

那圣京就是永远的国都。

迟晚想了想问,“殿下,你觉得他会立归一做皇太孙吗?”

“会。”

虞九舟很肯定,“因为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十年,那个时候归一也长大了。”

归一是皇太孙,监国长公主跟皇太孙留在了圣京,皇帝是放弃了帝王的权力到江宁休养。

但他是皇帝,随时都可以重组中枢,可他命不久矣,走就走了,她们在京都也省得有个人在头顶看着,无法放开手脚去做。

“那宝安王呢?”对宝安王的去留,迟晚有些猜不准。

跟皇帝一起走的话,万一有个什么,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他是重生的,自然知道皇帝命不久矣。

他蛊惑皇帝迁都,重点是在“迁都”两个字,江宁成为新的国都,近乎等于刷新重来了,这个过程中,他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利益。

而且,虞九舟了解他,他同样了解虞九舟,知道虞九舟不会跟皇帝离开京都,何况她正在月子期间,孩子还太小了,根本不适合长久赶路。

要是虞九舟也要一起去江宁,孩子在路上出现个什么意外,那皇太孙就不成立了。

路途遥远,宝安王再做些什么手脚,有太多情况让孩子没有了。

虞九舟肯定能想到这点,所以宝安王无论怎么想,她们都不会跟着圣元帝迁都的。

这样一来

虞九舟肯定了她的想法,“皇帝驾崩的时候,身边只有宝安王,只要他篡改圣旨,那他就是新的皇帝,江宁是新的国都,我们同样没有势力,他占据了大义的情况下,想收拾我们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一定会去江宁,为了皇位,他已经无所不用了。”

但他的计划想要成功,前提是迁都跟不立储君,两个条件都达到才行。

就算两个条件都没有达到,宝安王也是有好处的,在圣元帝死之前,把人骗到江宁去,他能操作的空间,总比京都多的。

有圣元帝在手里,再想办法弄一道圣旨,无论如何都比在圣京好。

宝安王跟信国公具体要做什么,虞九舟还猜不出来,大概方向也不过是这些。

迟晚坐直了身体,“那我们还要放宝安王离开吗?”

虞九舟摇头,“皇帝想要离开京都是铁了心的,宝安王提出了这件事,肯定早有准备,强留 是留不住的。”

“要不我派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