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20 / 41)

有人都束手无策之际侦探会突然指明凶手,以此向读者营造“主角高智商”的形象,欧阳宇彦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侦探”——突如其来的学神崛起、“明诚杯”一等奖、月考年级第一……

他不解,他疑惑,他妒恨,他把一切怪罪于那虚无缥缈的“天赋”,不然他没法接受那么努力的自己竟然会输给一个当了十几年傻子的劣等alpha 。

“你也有过大量练习,应该能看出这些代表什么。”席昭问。

欧阳宇彦双手颤抖,几乎要落下泪来。

一道题,直接给出答案,和经由思考、分析、拆解获得答案是完全不同的过程,草稿纸上记录了席昭所有解题思路,他并不是看一眼问题就知晓答案的“天才”,所有流畅的方法、准确的计算,都是大量练习后获得的熟练,不少题目席昭还给出了多种解法……

这些东西,没有一定积累绝对拿不出来。

“你……” alpha想问些什么,又不知该问什么。

席昭:“欧阳同学,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所经历的练习,不会少于里斯克林任何一个学生。”

他九岁那年被人收养,从学识到身手到各领域方方面面,李权柔几乎是以“苛刻”的标准来塑造她心目中的“天才”。

很长一段时间里,席昭身边都只有稿纸、稿纸堆叠到天花板的稿纸,李权柔没有虐待他,当然也从未把他当成小孩看待:规定习题写不完,就一直写到完成才能吃饭,然后去静室圣人画像前反省;基础训练没有达标,就一直练到达标才能结束循环无尽头的项目……

他没正常上过一天学,由李权柔亲手教导至十五岁考上G大少年班,初中、高中、大学或者说一个博士生的所需知识被压缩进短短一年,那一年里,他身边少年班同学每天都有人晕厥、呕吐、休克,他们以为“青训营”已经是魔鬼训练的极限,亲历后才知道,“少年班”的强度才是真正的恐怖。

第一届G大少年班“青训营”一百人,入学二十人,毕业五人。

席昭始终排名第一,连他在内的这五个人是世人口中真正的“天才”,人为造就的、机器般的“天才”。

所以听欧阳宇彦把他一切成绩归结于“天赋”时,席昭心头只有好笑。

或许他的确有些“天赋”——

黑发少年慢慢收回目光,窗外阳光落上肩头又于地面迤逦长长的暗影,那道影子里,是无数纷飞扬起的试卷,以及无数个爱恨喜怒都被演算冲淡至麻木的夜晚。

——可“天赋”之外的东西呢?

他不允许试卷上出现自己不会的题。

也没人允许他可以有不会的题。

……

对着alpha颤抖茫然的目光,席昭缓缓勾唇,似讥讽,似漠然:

“欧阳同学,没有天赋,不过是你沮丧发作,又无力消解这种沮丧嫉妒的借口罢了。”

……

*

今日气温回升,走廊被照得灼亮而耀眼,群光环伺,席昭静静漫步其间,仿佛《创世纪》所言,人类诞生之前,神的灵运行于水面,因为“孤寂”这个概念还未创造出来,“灵”也就没有任何感觉。

忽有清风掠过,吹皱一池静水,某只黏人但很友善的小动物跟上脚步,灵巧跃起,用肩头轻轻碰了碰他的肩头。

“席昭选手,比赛结束了,你有兴趣和裁判长一起去买瓶橘子汽水吗?”

黑眸微垂,目光游弋至身边这只孜孜不倦的小动物。

“你不问我吗?”

路骁喉结滚动:“问,问什么?”

席昭上前一步,将专注望着他的人抵进角落,一手按上墙壁,俯身压缩距离,棕发少年已被完全囚困在这片由他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