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8 / 58)

大国日化1981 大江流 145004 字 7天前

不敢收,但是,地膜厂钢管厂,还有虞梅专家,人家都帮了我们,提供了便利,你得去表示感谢。”

“这样,离着过年还有两天,你都跑一遍,带点门市部的特产,去谢谢人家,帮人家做做你能做的事儿!”

周远征哪里想到,本来是来谢周渔的,结果又让周渔费了心,他都不知道怎么谢周渔了。对他这种心思,周渔通透得很,“这三家都在省城,正好周朵和我妈想去省城逛街,我这里忙得很,带不了她们,你帮我带过去吧!”

这个好办,周远征在省城住过一个星期,已经很熟悉了:“没问题。”

第二天,周远征就带着兴奋的周朵和林巧慧,还有被周渔委以重任同样兴奋的周三春,去了省城。

周渔带着秋桂婶福军叔出门买电视,身后跟着的,就是各家打扮一新的小青年,等拖拉机的时候,各个都在那儿说:“我妈说了,让我买身好看的衣服。”

“我妈本来说给我买个收音机,不说村委有电视机吗?我妈又不愿意了,说是让我再攒攒,给我买自行车!我去看自行车去!”

周渔就这么听了一路,等着到了百货公司,她脑袋里已经知道了过年所有需要买的东西——他们都在路上念叨一遍了。

这已经是二十九了,除了工厂三班倒向来不放假外,其他单位这会儿都放了,更何况,还有市郊和县城乡镇的人,平日里是不来城里的,这会儿也趁着过年过来逛逛。

所以,百货公司比平日里要热闹很多。

百货公司一楼是副食服装,二楼的日化百货,三楼是电器大件。

往年里,一楼最热闹,毕竟过年但凡有点闲钱,都想换件新衣服,至于吃的,出来一趟总不能空手吧,半斤饼干,一斤瓜子也算是满载而归。

但今日就不同,一楼服装柜台那边人满为患,而副食这边,逛的人倒是有,买的人却不多,几个售货员都闲的坐那儿打毛衣。

周渔他们前面是个不大的小姑娘,瞧见卖的糕点瓜子,忍不住跟她妈要:“妈,我想吃饼干!”

她妈扯住了她:“等会儿,你舅妈说,新开了梅树村门市部,那边饼干样数多,一斤便宜一毛五,还能送鸡蛋,等会儿咱们去那边买!去看衣服吧。”

等着离着母女俩远了,秋桂婶都兴奋坏了:“他们是西郊那边口音,他们都知道门市部了?名声都传这么远了!”

结果却被旁边一个女同志听到了,扭头说:“可不是哩。我是下面镇里的,都听说了,等会儿我们就去逛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好!”

秋桂婶就说:“你放心,肯定有你想的这么好,而且今天下午,店里要加电视呢!”

这一说,对方都惊讶起来:“啥?加电视?怎么加电视?”

“是每个店都要配一台电视,天天开着放节目。”

这说法不但让对方惊奇,还让旁边不少人吃惊:“一台电视多贵啊,怎么还给店里配?”

“他们这是有钱没出花了啊!我得去看看!”

“没听说过给店里配电视的,三楼的电器专柜,电视都是不打开的,只有试机的时候才能看一看,同志,你确定吗?”

都不用秋桂婶说,跟着周渔来的小青年们已经自己说了:“我们就是梅树村的,我们今天就是来买电视的,要八台呢!”

啥?

碰到梅树村的人了!

这个村最近可是风头正强,人人都知道他们村出了个厉害人,不但自己会养蘑菇会开门市部,还把村里带了起来,听说他们家家都有蘑菇棚,不过短短小半年,已经脱贫了。

所以,梅树村的青年现在可是相亲市场的上的香饽饽。

只是梅树村也奇怪,原先天天追着媒人求说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