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1 / 30)

卧龙,行得云布得雨,救得浅滩之龙,有萧何、张良之能,如何近在咫尺却错过不识呢?”

说罢,她拱手作别,快步下楼。

黄岩、梅鹿已骑着两匹新买的小马,牵着枣红马在下等候。

宝钗翻身上马,不待张飞反应过来追赶,三人已迎着夕阳出了新野小城。

刚走至城外,忽有一人迎面而来,叫道:“好一个不出闺阁的千金小姐,竟孤身来此做说客哩!”

宝钗抬头看去,见是徐庶,也甚是惊喜,忙下马笑道:“元直兄何往?可是来投玄德公?”

徐庶笑道:“我原是要回家,一路听得孩童唱什么‘得卧龙、天下宁’,心知必有人谋划,特来一寻,没想到竟是黄小姐?”

他摇头笑道:“你这般千方百计推孔明出山,不怕他动怒吗?”

宝钗仰头,慨然道:“既得其主,便要早日抓住,多这数年时间,也许就扭转得了天命呢!何苦蹉跎岁月?”

徐庶讶然,竖起大拇指,道:“好气魄!不愧为女中丈夫!”

身后有马蹄声响,听得张飞声音道:“小先生,且请留步,随我见大哥去!”

宝钗忙翻身上马,向徐庶道:“我身份不便,不易见太多人,还望元直兄替我挡一挡!”

走出数步,她又回头笑道:“光阴易逝,玄德公乃当世英雄,还望元直兄不要再犹疑观望!”

她一拱手:“请!”

纵马就走,再不回头。

黄岩与梅鹿各骑一小马,跟在后面,忍不住回头望了一望。

但见徐庶站在路口,伸手拦住了张飞去路。

宝钗转道邓艾家,向其母假称是黄承彦之子。

邓氏虽曾是新野大族,却已因战乱没落多年,穷得家无过夜之米,邓家只能忍痛让聪慧的小邓艾去替人放牛维生。

邓母眼见来人雍容俊秀,又听说是当世大儒之子,虽心下不舍,仍一咬牙忍痛送了小邓艾跟随。

天色黑尽,黄夫人正站在门口观望,远远见到女儿一身男装,风尘仆仆回来,登时又喜又怒。

她迎上前,抓住马缰,正要责备几句。

却见女儿怀里坐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正三分惊恐地望过来,只得住了手。

宝钗跳下马,将小邓艾抱了下来,笑道:“母亲,这孩子我半路捡的,饿了半天了,有饭没有,给我们盛两碗来。”

听得女儿喊饿,黄夫人霎时心软,忙让黄岩、梅鹿将小孩儿带下去洗漱更衣。

她拉着女儿进了内间,语重心长道:“你是个女儿家,如何就这般野出去一天?若让二郎听到,可如何是好?”

她口中的“二郎”便是诸葛亮。

宝钗换下男装,笑道:“他明白我的,没关系。”

小邓艾换了衣服进屋,却不见了带自己回来的小恩公,只有一位高髻罗裙、容颜倾城的小姐,吓了一跳。

宝钗招手唤他过去:“不认得我了?好好吃饭,再睡一觉,明日一早我带你去拜见先生!”

小邓艾这才认出,眼前小姐正是小恩公。

他霎时更加拘谨了,黄家人见他这样可爱一个小孩子,却口吃这般严重,都是心疼不已。

黄夫人亲热地拉他坐在身边,见他衣服不合身,便帮他挽起宽大的袖子,又亲自给他加菜。

小邓艾这才放松了不少。

次日一早,宝钗带着小邓艾去草庐时,心底是有三分忐忑的。

虽然诸葛亮早说要她诚于己,但昨日之事其实是提前干预了历史进程,安排了诸葛亮的命运。

可守孝三年之期将满,她与诸葛亮婚期在即,从此形影不离,已容不得她慢慢等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