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攀山顶求取仙草须看你的诚心,旁人帮不得忙,其他路途为师却可助你一程!”
仙师让悟空伸出手掌,虚空写了个诀,喝声:“万仞雪山下,走!”
悟空身影一晃,消失不见了。
黛玉大急,却苦于口不能言,只能巴巴看着悟空消失的地方,又求恳地看向仙师。
仙师叹道:“你已自身难保,还愿为别人忧急,悟空这善缘结得值当。”
他伸指拈决,口唇微动,一道圆圆的透明罩子将黛玉球护住,黛玉神思一昏,沉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黛玉悠悠醒来,室内清静无人。
许是那仙师施了固魂的法术,黛玉精神了许多,在透明罩子内滚了数滚,游目四顾。
香炉内轻烟袅袅,桌案上经史累累,不像是修仙之所,倒是个读书人的雅居。
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幼年时期,父亲的书房。
她父母感情和睦,黛玉两三岁,就常被母亲抱着,在书房里陪父亲读书抚琴,说到趣处,夫妻俩相视而笑,小黛玉也欢喜地拍起小手。
这仙师的房中,也放着一张古琴,琴弦调得适宜,想来是常常弹的。
“想听琴?”一道清雅温柔的声音在黛玉背后响起。
黛玉球骨碌碌翻身过去,原是仙师不知何时回到房里。
此时她魂体稳固,心思清灵,自然明白眼前仙师便是书中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
她眨了眨眼。
祖师哈哈一笑,净了手,走至琴边坐下,笑道:“你魂魄未稳,我便奏一曲安魂之乐吧!”
琴声悠扬宁静,黛玉心神俱静,整个灵魂都如浸在温水之中,暖融融的舒服,前世的生离死别,灵魂的经年游荡,一点点得到了安抚,寻到了依靠。
忽思及去雪山的悟空,她的神思又恍惚了一瞬。
观察了这几日,她当然看得出此时的猴子,还是个没得道的普通石猴,却要为了她,去遭受风吹水淹,冰寒烈日。
祖师看她情绪低落,微微一笑,手指轻弹。
黛玉面前透明罩上,恍然出现了一座雪山,巍可耸天,狂风呼啸,一个小小的身影正逆风而上,不时陷入丈余深的雪窝中,又艰难地爬出来。
黛玉球怔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切,
祖师的琴声愈发温柔了,仿佛在用琴声在替悟空遮去风寒曲折,替黛玉扫去心痛迷茫。
悟空顶着风雪,蹒跚而行了三日,跌倒再爬起千百次,终于上了雪山之巅。
山巅之上,是刀刻斧凿一般的万仞峭壁,寒光肆意,冷锋逼人,悬在悟空面前。
黛玉惊呼一声,摇了摇头,求恳地看着仙师。
祖师闭上双目,琴声渐转峥嵘铿锵。
山仞之上,悟空已开始攀爬,滑不溜秋的山壁,凌厉疾劲的寒风吹得他一次次滚落崖下,头脸上已满是血污。
前世今生,愿意为她舍生忘命者有几人?
黛玉含着眼泪,睁大眼睛,将悟空的一次次努力收入眼底。
第十次跌落山崖后,悟空气喘吁吁地摊在碎石之间,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山顶,转了几转,显然还在想主意。
不远处,山石后,一只埋伏已久的雪豹探出头,弓身蹲步,即将一跃而出。
黛玉再也忍不住,拼命地撞向护体罩子,想要引起祖师注意,请他助一助悟空。
祖师双眼微阖,若不是琴声仍在,黛玉定然以为他睡着了。
雪豹已扑出,悟空双眸仍眨也不眨地盯着山顶。
黛玉被护体罩子反弹在地,绝望地闭上眼睛。
良久无声,琴声却转平缓。
黛玉睁开眼睛,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