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答应,不仅画了衣服样子,还亲手绣了一套襦裙相赠。
蔡夫人愈发欢喜,写了书信给姐姐,请她过两个月,一定要带外甥女来参加刘表寿宴。
书信中一口一个月儿,丝毫没有此前的嫌弃样子。
听闻此消息时,宝钗正在试着改良纸张,她将麦粉刷在纸面上,一层层试验细密度。
黄夫人叹道:“刚说你懂事了两天,又开始忙活着摆弄这些木头草竿,糟蹋粮食。你姨丈寿宴,请的都是紧要人物,若去就乖乖的莫惹事,不愿意趁早说。”
宝钗笑道:“姨妈修书来请,女儿当然要去,母亲放宽心罢。”
晚上夜深人静,她从床底下翻出默写半截的三国史,细看刘备在荆州那一段。
刘备东征西战、蹉跎半生,年近半百才得到荆襄、西川之地,致使中道崩殂,功业未成。
倘若刘玄德能及早在荆州立足,凭借荆州雄厚实力,再图西川、汉中,三国鼎立之势早定,将来未尝不能一统天下。
宝钗提笔,随手在自制的纸上画出荆襄九郡,又放在灯焰上烧掉。
荆州士族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须得提早思量。
如此,等将来成了亲,就可以帮上那个人的忙,替他省下这些心血操劳,也许……
宝钗回过神来,忽发现她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书册上“诸葛亮”三字,不由得一阵脸红心热,忙将书收了起来。
她此世既是唯一的黄家女儿,诸葛亮就是他命中注定的夫君。
她有后世千年的经验智慧,对三国局势的通盘把握,不信助不了这位千古名相……
宝钗收起三国史,压在枕下,心头热血沸腾,便是吃上十颗冷香丸,想来也压制不了的。
刘表是荆州刺史,五十五岁大寿,虽摆设的是家宴,当地士族名流仍多闻讯前来拜贺。
诸葛亮受叔父诸葛玄之命,与长姐诸葛兰同来贺喜。
到了刘表府上,诸葛亮叮嘱姐姐:“咱们是代叔父前来,见了主人送上贺礼,就找一处清静处坐至宴席结束即可,无需理会那些多嘴碎言小人。”
诸葛兰柔柔应了。
诸葛亮送长姐到了内院后门,亲眼见她被内府仆从领进去,才转身去前厅正门拜见刘表。
他这位长姐性情柔弱,偏偏二姐身体染恙不能同来。
诸葛兰是琅琊诸葛氏出身,幼年时也曾跟着自家长辈参加世家往来宴会。
然而,父母逝后,她心底没了依靠,又跟着叔父流离多年,就变得怯生生起来。
诸葛兰跟着一位老年仆妇进了大门,换两个总角小童引她进了二门,又有刘家侍女迎了出来,领她进了内堂。
但见满庭满院珠翠叮当,绫罗晃眼,香粉袭人,笑语喧闹,人影晃动,约莫有三、五十位贵妇小姐,近百个侍女丫鬟。
诸葛兰定一定心神,跟着侍女走至正堂下,见一位年约三十上下的贵妇人坐在正中,心知必是蔡夫人,忙上前行礼。
那妇人却只是与旁边人讲话,仿佛全未看见她一般。
诸葛兰被无视在原地,正尴尬间,忽听一少女嗓音道:“姐姐!母亲要我拐去家里接你,未曾想你倒是先来了!”
一双柔细小手伸过来,将她亲亲热热地扶了起来。
诸葛兰抬眼间,见眼前少女梳着双螺髻,鬓发如云,肤白如月,眸亮如星。
一袭鹅黄长襦,下套百褶粉裙,衣襟绣着腊梅朵朵,绣鞋上有水莲瓣瓣,走动时如惊鸿照影,行脚处步步生莲。
满堂人声皆止,都望向眼前这容貌脱俗的少女,猜测是谁家女儿。
蔡夫人也停下了与周围人寒暄,正眼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