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揖到地,谢道:“小公子高义,亮感激不尽!”
小黄月见他片刻之间就想得明白,心下也暗暗感佩,不愧是在后世以智著称之人。
她忙回礼:“不用不用,我不过偶尔听到有人要对诸葛兄不利,过来传个信而已。”
她由衷道:“你这样的人,理当光风霁月,永远活在阳光下,不该被阴险小人针对!”
父母亡故后,诸葛亮随叔父逃徐州、过豫章、投荆州,颠沛流离,受尽人间冷暖。
此时竟有人初始就认定他该一世光明,诸葛亮心下更是感慨万千。
他如今不过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人,一时情绪难抑,抬手拿去了小黄月发髻间柳叶,轻声道:“黄贤弟厚意,亮铭记于心。”
两人至今不过第三次见面,在诸葛亮,是感激眼前小童相助之恩,举手为他拿去柳叶,表达亲昵感激之意。
小黄月却吓了一跳,她可没忘自己是个女孩子,忙一步退开,摆手道:“诸葛兄,咱们如今是同窗,理当互相扶助。”
她匆匆一拱手,快步走开了。
诸葛亮站立原地,见他瘦小的身形愈走愈远,心下有些茫然。
这位黄小公子,年纪虽小,却绝非这几日所见囿于门第观念的庸人,对自己也多有推崇之意,为何不愿亲近呢?
他回身看了眼庞家小院,苦笑一声,快步走回学堂。
初来就与人结怨,实非他之本意,奈何世间奸馋之人无所不在,避之不及。
他走过一处高坡,向下遥望见黄家兄弟站在一起,黄晷手舞足蹈地比划半晌,兴奋之意溢于言表,却不知是在诉说何事。
傍晚散了课,住家的学子早早回家,住在学堂的学子则各自回到住处。
诸葛亮一家新到襄阳,为了让他专心读书,他叔父诸葛玄专门托人为他在学业堂定了住处。
诸葛亮回到自己宿处,拿出书卷,映着夕阳余晖,快速地翻读。
他读书速度极快,大部分时候只观大略,才来了两、三日,已在藏书阁借阅了数十本书。
忽听窗外有人大笑道:“你们瞧见没?蔡和、蔡中、蔡勋他们三个,平日仗着蔡瑁那般耀武扬威,今日却一个个鼻青脸肿,惶惶如丧家之犬。”
又有人幸灾乐祸地补充:“他们挨了打,还想着偷溜翻墙出去呢,却正好被严肃古板的宋衷撞个正着。宋先生命他们在膳堂外罚站,众目睽睽之下,展示三张被打过的尊容。哈哈哈,要多好笑有多好笑。”
众人谈笑热烈,显然这蔡家三人平日没少欺负人。
有人激昂道:“不知哪位义士仗义出手,我若见到出手之人,非敬他三杯不可!”
敬酒?
诸葛亮翻书的手一顿,昨日蔡瑁奉了刘表的指令,在宴宾楼摆宴请他与弟弟诸葛均,当时在场使劲儿奉承蔡瑁的好像就有蔡和、蔡中、蔡勋。
三人还屡次过来挑衅,皆被诸葛亮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
想来,今日设计要害他的多半是此三人。
方才,黄晷的样子确是像在想黄月请功,难道出手打他们的,正是
丝丝缕缕的线索重新排布,诸葛亮灵光一闪,已猜着大部分真相。
窗外仍在喧闹,却无一人猜到真凶。
房外有人敲门。
书童上前开了门,诸葛亮新结识的崔州平走了进来,拊掌大笑道:“外面这般热闹,诸葛兄竟仍能静心读书,如此心境,让人羡煞。”
诸葛亮起身,请他坐下,闲聊几句后,将话题引到黄家兄弟身上。
崔州平笑道:“贤弟可听过蔡、黄、庞、剻四家?”
诸葛亮道:“曾听叔父提及,只未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