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主,她有良臣辅佐,是大幸。
作为一个普通人,心上人日日就在眼前,更是大幸。
她随后又将簪子拔下来,放进匣子里,心中溢满了欢喜的情分。
夜晚而至,众人来恭贺皇帝生辰,李家的长辈也来了不少,长公主、大长公主,在京的都来了。
皇帝坐在灯下,乌发明亮,肌肤如雪,唇红齿白,眼中映着一泓春水,看得人心口荡漾。
她不说话,只听着旁人说话,大长公主们来与她说笑,说起过往的旧事。
提及十七年前她刚出生时,帝后欢喜,那时还是皇后的先帝抱着她出席周岁宴,说她抓周抓了一柄木剑,逗得明帝开怀大笑,直呼我儿日后是个战无不胜的女将军。
事情过于久远,循齐抬头看着大长公主,眼中浮现米粮,大长公主便笑了起来,道:“陛下生得好看,眉眼像极了先帝陛下。”
她敬酒,循齐喝了,她便退下了。
小皇帝登基半年,朝堂稳固,二相摒弃前嫌,合作得很好,使得朝堂如旧,甚至今年科考,选拔良才,一件件事都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如同先帝在世一般。
李家人也意识到小皇帝越发得心应手,她们只有臣服的份上了。
她们讨好小皇帝,说过往的趣事,说得十分开怀,靠着皇帝宝座的左右二相对视一眼,各自笑了。
小皇帝不爱说话,她们说什么便是什么,偶尔会笑一笑,一副腼腆的模样,她们觉得小皇帝柔软,好欺负。
她们都忘了一年半前,她带护卫杀进纪王府,单枪匹马闯入东宫,一刀捅了东宫詹事。
看着小皇帝呆滞的模样,右相露出嫌弃的模样,果然是扮猪吃老虎。
席过半,小皇帝脸颊通红,隐有醉意,但有人来敬酒,她都不推辞,渐渐地,酒劲上头,她转首看向左相处,且盯着不眨眼。
颜执安知晓她糊涂了,示意右相去扶着小皇帝回殿,不想,右相没有给予回应。
满殿之内,她只信任上官礼,然而对方不肯回应。略一犹豫,一位大长公主上前,亲切地与小皇帝说话。
她是姑母,是明帝惠帝的妹妹,与侄女说话,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醉了,臣扶您回殿休息,如何?”
闻言,颜执安起身,先她一步,握住小皇帝的手,道:“臣来便可,不劳长公主殿下。”
“左相来了。”大长公主轻笑一声,“瞧您紧张的,孤是陛下姑母,岂会害了她不成。”
颜执安低头,并没有回应,而是轻轻喊着循齐:“陛下、臣送您回殿。”
她握着循齐的手,微微用劲,循齐痴痴地抬头看她,眼中情愫丝毫不遮掩,但她没有动,呆呆地看着,唇角弯了弯。
“陛下当真是醉了。”大长公主好笑道,“陛下看着左相,高兴得像个孩子。”
循齐恍若未闻,颜执安被她看得极不自在,又因大长公主在,她只好忍下来,道:“殿下,臣扶陛下回殿,这里交给您主持。”
“好呀,我来便可。”大长公主轻快地答应下来。
那双小眼睛黏在了左相的身上,大长公主不得不看一眼,然而,颜执安伸手去摸摸小皇帝的眼睛,俯身低语一句,小皇帝乖乖地闭上眼睛。
循齐一闭眼,眼中深情自然消失了,大长公主再去看,小皇帝被左相扶着走了。
左相说了什么?大长公主没听清楚,但左相托她主持宴席,她自然将心思留在宴席上。
离开的二人坐上龙辇,一上车,循齐就靠在左相的身上,但很规矩,没有说话,更没有荒唐的举止。
她酒醉后,乖得与众不同,颜执安原本还在想要怎么安抚她,未曾想到,她都不用人哄的,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