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520(10 / 53)

”江芸芸掏出去年各地边贸的折子,“马政的政策也该变一下了。”

“这不是寄希望与蒙古嘛,万一他们反悔,那我们不久因为马匹短缺而受制于人吗。”杨廷和反驳道。

“其实,边境的战马已经不缺了。”江芸芸掏出一本折子,解释道,“光是兰州民间的大马场就有二十几家,还有小马场不计其数,这次因为边贸各大马场都引进了很多不同的种马,这事目前排查出来的兰州当地的马场数量和大概的马匹数。”

“兰州调解经历。”李东阳一看这个抬头,就忍不住挑眉。

“哦,拜托江经历帮我查的。”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

王鏊听笑了:“你们姐妹俩还玩这个。”

“工作上请称呼职务。”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

“江经历一个调节汉蒙矛盾的人,查马的数据能准吗?”梁储提出质疑。

江芸芸点头:“准的。”

“这么自信?”杨廷和半信半疑接过折子,“虽说有你这个江阁老做背书,但这些商人自来狡猾,欺负小姑娘不懂,胡言乱语也是有可能。”

“不会的,他们不敢。”江芸芸在李东阳的注视下,故作不在意地缓缓移开视线,最后看向杨廷和真诚说道,“都是实打实的数据。”

“若是这么看,至少兰州的马匹确实不少了。”杨廷和合上折子,在她热情的注视下,犹豫片刻后说道,“江经历这些年调和汉蒙矛盾也是出了名的厉害,又是你江其归的妹妹,总是有几分本事在的。”

江芸芸满意点头。

“这也太胡闹了,太祖的规定是以防万一,你们姐妹俩倒是嘴巴一长一合就说要改。”梁储不悦说道,“前脚不是说要提防蒙古人,后脚就自断养马之路,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太祖之前我们的战马确实少,这才有了这个办法,但现在河北动乱三年,祸及南北直隶,湖广,苏州等人,究其根本就是马政太过挤压百姓生存空间,一匹马要太多的草料和人力了,一家种地尚且能图一个温饱,再养一匹马,可不是多一张口这么简单。”

“你家不是就有一匹小白马,一年要多少钱?”王鏊问道。

江芸芸脸色凝重:“还真不便宜,我这马平日里都不骑的,所以马鞍这些装备都没有,光是草料费,一个月就需要二两银子,一年至少要二十两。”

王鏊咂舌:“你有钱养?”

“我娘给钱养的。”江芸芸咧嘴一笑,“还有我家小毛驴。”

李东阳咳嗽一声:“说回正题。”

“哦,另外我还查过辽东有专门的马市,是自来就有的,最好的马需要五石麦谷外加五匹布,最便宜的小马驹也需要一石麦谷和两匹布,算是非常公道的价格,所以交易如云,如今虽然也加入盐、铁和茶叶等,但随着边贸的放开,生意越来越好。”

“这是徐郎中的折子。”江芸芸又从袖子里掏出一本折子。

徐经正是从大同做县令回来。

“朝廷每年用于马匹购买多达二十万两,今年不是就预定了二十万,按照当下的价格,一石麦谷售价是五钱银子,一匹布售价是一钱银子,换算下来,今年就至少可以购买战马六万五千匹。”

江芸芸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在根据目前在编的骑兵来配置战马,我们可以从太宗时的兵部畜马账册的记载来看,当时各处有两万三千七百匹战马,七千人骑兵,也就是说,一个骑兵配三匹马。”

“目前,我们骑兵在册四万人,那道理需要十三万的战马,我查过历年的记录,每年增加两千骑兵,六千马,也就是说,目前光在官方马市的交易就是绰绰有余的,更别说卫所里还有自己配种饲养的马匹,这些都是每年会拨钱下去的份额,再加上私人马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