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54 / 70)

做的,但收效甚微。”黎淳皱眉,神色凝重,“甚至宝钞越来越不值钱。”

“那就直接换个钞,准备足够多的白银,改变一开始发行的目的,重新确立国家的威信。”

黎淳又是摇头:“太宗登基时,户部尚书夏原吉曾建议宝钞提举司在明年印造新钞时,改印永乐年号,太宗不允,此事变成了定例。”

江芸芸挠脑袋:“还有一个损办法书里没说,但我自己琢磨的。”

黎淳看着她嘴里说着蠢办法,脸上却跃跃欲试的样子,虽不太想听,但还是忍不住说道:“说来听听。”

“一千文宝钞相当于一两白银,设置这个为一比一比例,如今白银使用率高所以一千文宝钞已经不等于一两白银,那为了维持这个比例,为何不……”她顿了顿,“加大宝钞发行,三千宝钞兑换一两白银。”

黎淳和她对视一眼。

一人面无表情。

一人眼珠子乱动。

江芸芸摸不准老师的脉,只好把黎循传推了出来。

——不是!这人什么毛病啊!

好端端吃着水果的黎循传被迫挤在两人中间,一脸心如死灰。

“好好坐着,拉拉扯扯像什么话。”黎淳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而说道,“要是饿了,吃点糕点压压肚子,但也不要吃多了,小心爬山岔气了。”

江芸芸松了一口气。

马车停了下来,外面的喧闹声也跟着传了进来。

江芸芸飞快跳下马车,看着热闹的山脚,发出乡下人的声音:“哇,好多人啊。”

黎风扶着黎淳下了马车。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重阳皆向来有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说话,所以山顶已经影影绰绰的人形。

“重阳节,登高爬山,自然人多。”黎淳看了眼热闹的人烟,脸上露出笑来。

山脚两侧都是做生意的小贩,支了个摊子,见了人就大声吆喝,笑脸盈盈,说话间,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

年轻的郎君,俏丽的姑娘,欢乐的孩童,年迈的老人,一个个结伴而来,神色喜悦,也有不爱爬山的,让人抬着轿子上山。

“走吧。你们先走,我年纪大了,慢慢走。”黎淳淡淡说道,“有黎风陪着,不用担心。”

江芸芸和黎循传自然不好意思先走,便跟着老师走走停停,看看风景,走快了就停下来看看。

观音山风景极好,哪怕是秋天,植被依旧茂密,三人走走停停,黎淳时不时出个题,两人也都答了上来。

江芸芸打算治春秋,最早关于重阳节的记载就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的一句话。

“‘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讲的是天子祭祀,若是破题可以从‘帝王授受之源,制度以为悉当’开题。”

黎淳摸着胡子,满意点点头。

不知不觉间三人就爬到了山顶的观音寺。

观音庙依山势筑殿,山体曲折,楼殿参差,山与庙浑然一体,远远看去气势恢宏,可若是真的站在这里,感受着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更能感觉出面前建筑的壮丽。

“曲径通幽处。”江芸芸笑说道,“这里布置和其他寺庙不太一样。”

整个观音寺的构造并非在一条中轴线上,你若是从山前路上山,曲折逶迤,等攀登到顶,却又并非直接见到山门,整个山门殿坐西面东,但天王殿和圆通宝殿却是坐北朝南,完全符合地势走向。

书中所说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过如此。

“一点也不对称,走的我有点累。”黎循传喘着气,忍不住问道,“你不累?”

“我每天走路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