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的作品,被称为“传”,“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是你必学的,与此同时, 《五经集注》后面的春秋类别你也要看……”
江芸芸写了一张字的书籍,震惊:“这本书要看好多注解。”
“春秋是字数最多的五经,可考范围太大,要读的书也多,所以自来就是治经中最少的一门课。”黎淳解释着,“许多读书人投机取巧,放弃治春秋后,可能连春秋都没看完过。”
江芸芸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一圈。
“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先秦时期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黎淳并没有察觉她的鬼心思,反而话锋一转开始讲课。
这节课后,黎淳难得没有留作业,只是说道:“《谷梁》《公羊》两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侧重历史细节的补充,你这几日便都仔细看这三本书,注解那些晚点看也不急,这几日的功课就不布置了。”
江芸芸目送老师远去,这才说道:“我想治春秋!”
黎循传正喝着茶,直接呛了个正着。
——选最难的?
但他转念一想,这可是江芸啊。
——很合理!
他悻悻然点头:“像你会做的事情。”
江芸芸摇了摇手指:“你不懂,按照概率学,既然是最难得,那报名的人就少,哪怕诗经录取三十人,但是报考的人就有五百人,和我这里报考一百人,虽录取十人来说,那也是我的概率大一点。”
黎循传眨了眨眼,和气说道:“听不懂,但你说的肯定有你的歪理。”
江芸芸露出一副‘不和你计较’的神色,继续埋头读书。
既然选择要治春秋,那读书的办法就要跟着改进一下,书本的内容要吃透,争取第一轮学习中掌握一半以上的内容。
那《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势必要先熟练背诵。
两人写作业的时,终强捧着两张帖子入内,面色古怪。
黎循传随口问道:“怎么了?”
“棂星学社的人游学至扬州,在鸿福楼开诗会,请两个哥儿一起去。”他小心翼翼说道,眼珠子忍不住朝着江芸芸看去。
黎循传跟着露出古怪之色,随后也跟着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写了好一会儿字,发现屋内诡异的安静,一抬头,就和两双好奇的眼珠子撞上,不解:“看我干吗?”
“这是宝应学宫里的一个诗社。”他直勾勾地看着她,抱着三分看热闹的心态,热情解释着,“就你大哥的那个学校。”
第四十六章
“去诗会!”唐伯虎一个激灵坐直身子, “这个我有经验啊,你上去就是先摆好派头,脖子要仰着,念几句酸诗震一下他们, 然后再拉踩他们一下, 这样气势就起来。”
他说着说着还嫌不过瘾, 把坐在高椅上, 正在吃糕点的江芸芸提溜起来,那双眼睛挑剔地打量着她, 随后一本正经指点迷津。
“这件衣服太寒碜了, 不行,袖口怎么还短了一截。”
“怎么还梳着小童的发髻,明日你裹个四方巾去, 穿的花花绿绿一点。”
“哎, 原本小脸雪白的, 现在怎么晒黑了点。”
他甚至还上手搓了一下她的脸:“你的脸还怪滑的。”
江芸芸面无表情, 张嘴去咬他。
这一刻, 她内心觉得自己大概是小糊涂了。
——她没事找唐伯虎这只哈士奇取什么经,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边上的祝枝山看不下去了,连忙把江芸芸救下来:“好好说话, 没事别老逗弄芸哥儿。”
他把人放回椅子上,还亲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