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6 / 36)

接裴琢玉回来。

新安县里。

经历一场场生离死别后,重新燃起的热切又在那接踵而来的浪潮下被打得支离破碎了。

恢复名位的驸马回来了,那她裴琢玉能处在什么位置呢?

有时候想亲自问,但那可能的答案会让她心碎,裴琢玉选择了逃避。

身如槁木,心如死灰。

回到长安后能重新燃起吗?

裴琢玉不愿意去想那些未来了。

说什么约期都是哄人的话。

崔萦已经有家了,她不用担心崔萦没去处。

长安没有她牵挂的人,所以,她何必归去?

裴琢玉不再西望,趁着夜深无人的时候,纵马扬鞭奔向洛阳。

没有通关的文书也无妨,这点事情简直是轻而易举。就算被官衙抓住了,又能坏到哪里去?

于是,在约定的日子里,宁轻衣等到一个晴天霹雳。

她一声不吭地离开新安县,惶恐的众人自然不会认为她回长安了。只是抱着那点微弱的希冀,将消息带了回去。

可裴琢玉真的没回去。

宁轻衣的心如置冰窟,一片冰寒。

难道在新安的时候,琢玉找回记忆了?所以她做出了跟以前一样的选择,去追逐她的自由。

在她感到鞭长莫及的地方振翅高飞?

一口血从喉间涌上来,那胜于昔年病症千百倍的痛意席卷身心,如滔天大浪狠狠地拍下。

碧仙面色煞白,赶忙扶住宁轻衣,让人去请府医过来。

宁轻衣捂着心口,神色惨然,她的内心充斥着凄惶,一种无能为力之感席卷来,几乎要将她整个人淹没。

心病得用什么药医?

她的期待就这样落空。

裴琢玉离开长安之前的承诺又算什么?都是哄骗她的吗?

失而复得之后,她怎么禁受得住再次失去?

“找。”宁轻衣咽下一口血,青着脸咬牙道,“掘地三尺也要将她带回来!”

洛阳城,永福寺。

这座寺庙是先帝做太子时在东都为逝去的母亲祈福建立的,香火十分鼎盛。

裴琢玉在抵达洛阳后,便在永福寺中借住,替寺中写经,也算为清河公主祈福。

寺庙中有寺学的传统,不过它并不局限于佛教藏本,包罗万象,但凡诸子百家、文字训诂之流的藏书,寺中都藏有,故而洛阳士子也时常来寺中与僧人交游。

不到一旬,裴琢玉就从永福寺清众的手中得到来自长安的《金花集》,集书馆的文学风气随着士人、僧侣的游学传遍两京之地,士人们对刻本好奇,同时也争相效仿,在聚会的时候也弄出个“银花帖”。裴琢玉在寺中与僧人、士人们交游,不免也会参与到其中,写些文章诗赋。

只是两京之间的往来何其频繁,跟昭文寺维那来往的禅师便带了一些洛阳士人的文章。

集书馆中校书的娘子们也会前往昭文寺去祈福、抄经,这么一来,文章也传到了她们手中,几经周转送到病体支离的宁轻衣手中。

“她在洛阳。”

第48章 梦幻泡影

草木繁茂,绿荫如盖。

风吹来,树影如水中的藻荇摇摆。

裴琢玉放下了笔,揉了揉手腕,停止抄写经文。

寺中日子大体是清静的,能安一安那颗飘游不定的心,摒弃许多的杂思。偶然感到寂寞的时候,可以与寺庙中的香客交游,听她们说些红尘中的为难事。

要么就是挂牌替寺庙中的人看病,僧侣大多了解医道,至少比阎闾间的庸医强些。

或者就是去寺里的戏场听戏——两京之地,自然是消息传播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