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19 / 30)

吩咐,本就不敢怠慢,听到说是要去林姑娘处送信,那可是顶顶好的差使,一个个的争着抢着要去,差点儿就打了起来。

下人如此积极,黛玉没多久,便收到了王熙凤派人送来的信。

王熙凤本就不是林家人,不过是贾母看着林家人少,唯恐操持不过来,特意将其派来帮忙的。舅家的亲戚,本就无需全程操心,虽说王熙凤行事果决,最是雷厉风行,确实省了不少事,但贾府里头有事,自然得以贾家优先。

黛玉抓了一把铜钱赏给跑腿的嬷嬷,笑着说道:“二嫂嫂实在是太客气了,二嫂嫂是什么人,我心里难道还能没有数?派个人来传句话便罢了,何必弄得这么正式,反倒是生分了。”

嬷嬷躬着腰,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一团:“姑娘最是体谅人,这话让我们奶奶听到,还不知道如何高兴。”

“二嫂嫂这些日子在我这儿,真真辛苦,前儿个南边刚送来一批东西,我想着二嫂嫂也是在金陵长大的,特特给她留了些好东西,嬷嬷正好帮我带过去。”夕阳柔和的微光透过窗外的竹影照在黛玉的身上,已经长开的容貌格外夺目。

那嬷嬷简直不敢直视,她低着头,忙不迭地答应着,笑容满面地回了贾府。

果然,王熙凤听了她的回话,见着黛玉让捎来的东西,一面向平儿叹着:“不愧是七窍玲珑的林姑娘,为人处世就没有能挑出毛病的地方,难怪皇家看中。”一面顺手从钱匣子里又抓了把铜钱赏给了这婆子。

这婆子能抢到送信的差事,自然也是在主子面前得脸的,但也少有跑趟腿能得这么多赏的机会,美滋滋地将铜板揣着怀里,哼着小曲去打了壶酒,等着晚上和老姐妹们赌钱作耍的时候吃。

只很不得这样的差使能够再多来几趟。

但这种事情又如何会每日都发生,婆子回来后,贾府便忙起了薛宝钗拜访一事,上上下下的下人都被使唤起来,转个不停,就为了让王夫人见到对她姨侄女的重视。

就连住在后头正房里的贾母都听到了动静,她问了嘴鸳鸯,知晓了前因后果,撇了撇嘴,却不做声,只戴着老花镜,继续与鸳鸯摸着骨牌。

等到一局玩罢,贾母才取下眼镜,揉着额头,面露疲惫地说道:“到底是年纪上来了,我年轻时候也最爱热闹,现在却一点吵也经不得,这么摸一会儿牌就累了。”

鸳鸯最知贾母心思,听她这么说,忙忙说道:“老祖宗,您忘了太医说的了,您前些日子的风寒还没有好,且需要清净地养几天,等您身子养好了,再摸一宿牌,您都不会累呢。”

贾母叹着气说道:“你这丫头,也别哄我了,人不服老不行,这几日我还是听太医的,好好在屋里待着,别出去凑热闹了,让她们姐妹去玩耍也就罢了。”

薛宝钗的拜帖上写着的日子不远,金钏儿刚刚定下亲事,宝钗便带着礼物上门,她将特特准备的蒙古那头的上好皮子给王夫人送去,得到王夫人搂着她心肝儿肉的哭了一场,正当她想拐弯抹角与黛玉搭上关系时,却被闻讯赶来的王熙凤拢着,去了大观园里。

大观园里头早就摆好了一桌桌的席面,宁国府的尤氏,贾蓉后娶的媳妇,荣国府里的三春,甚至寡妇失业的李纨,都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

薛宝钗见着这番阵仗,心里只觉着不妙,按着她的身份,她给王夫人请过安后,最多王熙凤陪着她说说话便也罢了,也不知她卷入了哪些神仙的擂台里,等食不下咽地吃了这饭、了餐案,一行人又都去了戏楼,听着上头咿咿呀呀的声音,宝钗更觉不对。

薛宝钗的这次拜访,全程都胆战心惊的,唯恐中间出什么问题,至于她一开始的想头,希望接着贾府攀上黛玉,这话连说都没有机会说出口。

这场拜访,虽然热闹,之于宝钗,却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