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
胤祺比胤祉和胤禛年纪都小,按照顺序,轮到他成亲还有不短的时日,皇太后实在不愿意再等待,天刚蒙蒙亮,便将宜妃召了过来。
宜妃来的时候,眼底的青黑用脂粉都遮不住,想必前一日晚上也是辗转难眠。她忐忑地等着皇太后的示下,前一日喀尔喀蒙古的请求赐婚,确实将她吓到了,胤祺与蒙古关系已经足够深,再娶个喀尔喀的格格,康熙的忌惮就够胤祺喝一壶的。
宜妃原本以为是喀尔喀的事情,给了皇太后提示,皇太后想让胤祺领个科尔沁女子回京服侍,毕竟科尔沁这些日子送来陪伴皇太后的人,不乏面貌姣好者,按着那僧道的批命,胤祺不能娶黛玉之外的女子,在府中放些伺候的下人,想必佛祖也不会责怪。
然而宜妃实在不乐意,她在胤祺刚出生时就将他送去了宁寿宫,分明就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在宫中却有一个宁寿宫阿哥的名号。
是,她借着胤祺入宁寿宫一事,得了不少好处,胤祺与皇太后更亲,宜妃认了,说句不敬的话,反正皇太后春秋已高,又有几年好活,等皇太后没了,她有的是时间修复与胤祺的母子关系。
然而胤祺院中再有蒙古女子,且不论康熙的忌惮,仅让胤祺与科尔沁关系再深一层这事,宜妃就难以忍受。
没想到宜妃听见的却皇太后说的却是让胤祺尽快将林家姑娘娶入门,宜妃为自己的小人之心羞惭的同时,更是狠狠松了口气。
宜妃扬起笑脸,前一夜辗转难眠的憔悴瞬间不见,她眼珠子亮晶晶地,欢笑着说道:“还是太后您老人家看得远,胤祺能有您操心,真是天大的福气。”
宜妃话音刚落,皇太后暗自点头,这宜妃是个拎得清的,胤祺有这个额娘,倒也是幸事。
两人达成了共识,对视一眼,默契地商量起成亲细节。
胤祺就是这个时候入的皇太后帐篷,宜妃眼见着胤祺听了皇太后的话,怔愣一瞬,忙轻轻地推了推胤祺,爱怜地嗔道:“这孩子,听到能娶林家姑娘,都高兴傻了。”
皇太后连连点头。
胤祺与黛玉的婚期,就这么提前了。
第135章 发怒(贾府为主)
风沙滚滚,旌旗猎猎,身着帝王眼衮服的康熙,屹立于万人之上。
他高高扬起右手,在长生天的见证下,为喀尔喀归附的各部贵族册封。
山呼万岁声起,满蒙各旗臣服在康熙的帝王威仪之下,多伦会盟的最终目的在一刻,彻底完成。
身为康熙的儿子,理藩院的实际负责人,胤祺站得离康熙很近,与激动地脸涨得通红的大阿哥比起来,胤祺却格外的冷静。
他并不为了大清的天威而激动,只为了他所负责任务的完成而松了口气。
是的,在康熙为喀尔喀封爵,又宣布成立蒙八旗,将蒙古各部编入其中后,此次多伦会盟的重头戏便已经完成,康熙回銮的日子也近在咫尺。
在又与蒙古诸部大宴一场后,次日早晨,天光微亮之时,康熙的御驾便已启程回銮。
此番回京的队伍,较之来时,又多了许多人。既有羡慕京中繁华,欲随着康熙去京中小住的王公,也有被康熙看中,点名随驾入京的蒙古勇士。
当然,纯禧公主的额驸,班第台吉,也在这些人之中。
纯禧公主反而没有随着康熙的圣驾回京,她领着侍卫和女官,回了草原,收拾家当,准备将府中的东西全部搬回心心念念的京城。
薛宝钗虽然是纯禧公主的女官,但她到底是半路出家的,并非纯禧的心腹,对于纯禧与额驸想要回京的打算,并不知晓,毕竟事成以秘,纯禧在紫禁城里平安地长大,并能凭着养女身份颇得康熙的欢心,心思细腻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