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坤宁宫。”
黛玉好似害羞地低下头,只留下娴雅的侧脸。
坤宁宫中,公主福晋们早就按着指引坐下,僵坐在椅子上不知多久,终于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晓皇太后将至。
满屋子的人立时站了起来,只见皇太后被后宫中的一众妃子簇拥而来,满是天家气象,富丽堂皇。
诸人连忙向皇太后与后妃们行礼,黛玉放慢步子,走到苏曼身前,侧过身子,避过大礼,这让皇太后与宜妃更是满意,是个懂礼的。
请安后,众人再次落座,黛玉如今且不是阿哥福晋,不过是翰林之女,按着身份,该是敬陪末座,奈何皇太后最是喜怒恣意,她指着身侧的的位置,吩咐宫女在此为黛玉设下席位。
福晋们早便瞧见了随在皇太后身旁的黛玉,只不过一时拿不准态度,见着皇太后的青眼,又见宫妃们并无不满,瞬间了然,等奉承皇太后时,时不时夸上黛玉几句,果然,皇太后心情更佳。
黛玉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受了这些夸奖,端庄大气的模样,让不少人由衷地在心里头赞了句林家好家教,但凡这姑娘家中有个姐姐妹妹的,也能聘回家去。
等到亲王福晋们与皇太后奉承完毕,便轮到了公主。
由大公主领头,率领着妹妹们给皇太后问安。
这大公主虽非康熙亲生,却是宫里头第一个养大的孩子,康熙对她有份偏爱,宫中人谁也不敢欺负了她去,至于皇太后,她没有亲生孩子,无论大公主是康熙的女儿还是常宁的女儿,对她而言,都是孙女。
皇太后养着这一排的孙女,心情更好,连忙令人给公主们送了赏赐。
大公主爽朗地笑着谢了恩,一直站在角落的女子走上前来,接过皇太后给大公主的赏赐,随即又垂眉敛目地站回角落。
看见那个女子的瞬间,黛玉一怔,又是一个熟人,只见眼前人脸若银盆,眼似水杏(1),这不是薛家宝钗又是谁。
是了,薛宝钗正是入选了大公主的女官,这等场合她必然在此。
宝钗抬头间,两人视线相碰,一触即离,宝钗明白,此时她与黛玉,已经不是坤宁宫中短短几步路的距离,但这是她的选择,唯有如此,才能在父亲早逝,兄弟混账,母亲软弱的的家中谋得一线生机。
黛玉亦在想着,之前薛家一家人从未将那花农一家看在眼中,此时宝钗心心念念的公主伴读,在皇家人眼中,又与那花农有何区别,这又是何等讽刺。
第90章 牵手
日上中天,已是到了开宴的时辰,宫女们鱼贯而入,小心地将一盘盘菜放在桌案之上,此时正是滴水成冰的正月里,菜从御膳房出来的这一路,饶是用食盒装着,也并未起到多大的保温作用,菜上浮起了白油,瞧着便油腻腻的。
当然,作为皇太后,她面前桌案上摆着的,自然不是那般东西,每道菜都特意用碳火烘着,绝不允许凉下来,沾着皇太后的光,摆在黛玉面前的盘子也保持着温热,只不过宫中大宴,御厨多是前一日便开始准备,等开宴前再放蒸屉上加热一遭,整个菜的口感都絮地厉害。
黛玉拿着银筷子,拣着清淡小菜吃了两口,其他的菜便失了胃口,她悄悄观察,只见其他的福晋们对着这浮满白油的菜,也伸不下筷子,夹着一口勉强能入口的菜,不断咀嚼着,唯恐被人指责不敬天家。
能在这宴席上有一席之地的,无一不是重臣家眷,如贾老夫人这般,不过一个国公妻子,在这都找不到一个座位,但也只能咬牙忍着,吃着这般东西,还得感恩戴德。
黛玉兴致寥寥地胡思乱想着,仔细想想,在皇家面前,她们又有什么区别,黛玉叹了口气,将这些堪称大逆不道的想法甩开,仍然规矩地端坐着。
木炭在炭盆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