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6 / 55)

见月 风里话 148631 字 4天前

在宴上。

陈珈目送妻子,回来扫过族亲,笑道,“长公主既来,便是一盏酒泯过往,但是诸位想要心安,还是需要诚意。”

满堂族老,最后由他父亲为代表起身,献上诚意。

“陈氏若有错,我会去向陛下求情,这是为着你我的情意。但是,若你的父亲,陈氏的族亲们,觉得我夷安嫁给了你,一对儿女冠了陈姓,便可以聚众拿捏我,那便大错特错。当日他们赌了长公主的门,我且当他们初犯;若他日再有此心,我便当他们堵的是未央宫的门。届时不必陛下言语,公主府的府兵会平了陈氏祠堂。”

“这话你听来或许刺耳。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一点,你和陛下之间,若要选择,我还是会选择陛下。”

“原因很简单,若无陛下年幼教书认字,我今日看不懂卷宗文书;若无陛下倾囊相赠兵书典籍,我今日未必能精通排兵布阵;若无陛下一路栽培给予机会,我也不会官拜九卿,成为大魏第一个九卿女官。陛下是第一个记得我梦想的人。”

“说白了,没有陛下,就不会有你陈珈引以为豪的妻子,你的妻子身上闪耀的光芒,十中七八出自陛下手。”

夜色深浓,陈珈回来公主府,耳边皆是赴宴前夷安说的话。

他看着手中一枚陈氏门阀令,拾阶而上,扣响门扉。

是夷安亲来开门。

月色下,她笑意温柔,接过他手中符令,引他入内。

许久说了一句足矣慰他真心的话。

她说,“六郎,每次看你在我和你的宗亲中周旋应付,我总会想起苏相。索性,我们幸运些。”

景泰十三年二月廿,太后陈氏因谋害储君之罪,被赐绞杀,逐出陵寝,尸归母家,不配太庙,不受祭祀。

而陈氏一族怕得罪于女帝,欲将其除名族谱。彼时陈氏家主乃第六代子嗣陈珈,到底心怀不忍,留其在谱上,后私下出资收尸,建无名墓安其身。

“你倒不怕得罪陛下?”夷安笑道。

陈珈道,“陛下对她的责罚到发配回母家,便已经结束。于陈氏而言,当年送一介女郎联姻,多少已经对她不起,死后若连方寸地都不给她。我不觉这是忠心陛下之态,反是献媚之举,不可为之。”

夷安颔首。

而陈婉认罪未几,苏彦也认罪了。

没有等到第四次公审,他在廷尉府监牢中,让人给薛谨传的话。薛谨闻言,还当他是想到了旁的线索,兴冲冲赶来。

不想得来这样一个消息。

廷尉府审讯室内,苏彦上前画押。

足腕间拖着沉重的铁镣,走得有些慢,却并不拖沓,从容平静。

俯身,跪首,一阵急咳后,压下口中血腥,拿起笔。

一笔一划写下姓名,然后咬破手指,按下血印。

案卷上字迹蚕头燕尾,宽博端朴,血印压得工整严实。尤似还在丞相府中,夙兴夜寐,辅弼政事,执笔批阅卷宗,最后盖上相印。

若非身上牢服,腕间镣铐,这姿仪实在让人难信是个囚犯。

偏他还伸出一手握住铁链止晃,更似平素书写,揽右边宽袍广袖压在案后,不惹竹简上墨迹晕染,不让衣袍沾半分污渍尘埃。

他原是个极爱清白干净的人。

“好了。”他搁下笔,话语平和。

“你……”红木雕文长案后面的廷尉,见状倒抽一口凉气,“你可有什么要交代的?”

苏彦既然想通前后种种,便知江见月所为乃集权,要的只是他一人之命,不会太为难苏氏族人,遂只拜托了一件事。

他说,“那个荷包,劳你还给我。”

至此,他一无所有,唯有剩了它。

如此微末要求,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