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1 / 2)

“表妹不必多礼,”康熙帝放下手里的笔,起身走到一旁的软塌上坐下,“翊坤宫的事,朕也听说了。”

佟仙蕊坐在康熙帝身侧:“四公主才十五岁,出嫁年纪小了些。”

康熙帝知道自家表妹是在给郭络罗氏“求情”,一边感慨自家表妹心软,一边说道:“朕也没打算现在就把女儿嫁过去,喀尔喀那边适龄的人选还没呈上来呢。”

佟仙蕊放下心来,就怕康熙帝一个不高兴,趁着热孝把四公主嫁出去。

“蒙古不安分,朕的女儿嫁过去,也不能白白的做一颗棋子,”康熙帝道,“朕想让表妹,找几个厉害的女先生,进宫来教导几个女儿。”

佟仙蕊眨了眨眼睛:“表哥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表妹能不明白?”康熙帝捏了捏佟仙蕊的手,道,“朕现在,有些佩服表妹的先见之明了。”

佟仙蕊“哼”了一声:“你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朕这不是不如表妹思虑周全吗?”康熙帝道,“表妹当初驳了宜妃几个的提议,坚持让她们学习功夫骑马射箭,极好。”

佟仙蕊笑了笑:“皇上也学会说奉承话了?”

“朕这不是奉承,朕是实话实说,”康熙帝道,“喀尔喀部这个时候请旨议亲,不过是为了拉拢大清共同压制噶尔丹。”

“可是要让喀尔喀诸部不再起内讧,齐心协力将矛头指向搞分裂的噶尔丹,不是随意一个女儿就成的。”

说完,康熙帝叹了口气。

佟仙蕊翻了个白眼,倪了一眼狗皇帝:明明是朝政之事,偏偏要考牺牲女子来完成,真是恬不知耻。

还有脸说自己是皇帝是一个父亲!

皇贵妃娘娘表示:她对狗皇帝很是不屑。

不过,狗皇帝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满清十二名皇帝中,除去没有后人的同治、光绪、宣统以外,其余皇帝均有女儿嫁到蒙古,人数最多的皇太极时期,有多达十名皇室公主(有至少和硕公主以上封号的)成为满蒙和亲的实践者。

清朝满蒙之间关系特殊复杂,为了与蒙古保持亲密的关系,“联姻”作为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怀柔政策始终受到清朝统治者钟爱,这也让“联姻”成了一种强制性的政治制度。

自己的女儿,康熙帝自然也是心疼的,只不过和大清的国政安稳相比,几个女儿,不足为意 (不值得放在心上)。

可自家表妹对宫里孩子们的在意,以及郭贵人的去世,改变了康熙帝的看法。

与其嫁过去的只是一个维系满蒙关系的棋子,还不如把女儿培养起来,把“维系”变成“管制”!

第二百九十七章殿试

听了康熙帝的话,佟仙蕊想到了在现代的时候,从网上看到的对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资料。

这位固伦恪靖公主,还有一个称号,叫“海蚌公主”。

“海蚌”是满语,汉译为“参谋”、“议事”。

当年的固伦恪靖公主可是权倾漠南、漠北。

她也是康熙皇帝嫁到蒙古的女儿中,婚姻意义是最重大的一个。

她嫁到蒙古后,不仅以自己的身体和终身幸福作为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而且真正行使了满清皇朝在蒙古的监国权利。

这么厉害的女子,真的一点都不比阿哥们逊色。

若是个阿哥,说不定就是“十龙夺嫡”了。

如此看来,这个四公主,虽然平时不显,却是个心中自有乾坤的。

既然如此,佟仙蕊不介意多为几个小丫头争取一点福利。

“表哥,这说的容易,做起来可是琐碎的紧,我这里人手实在是······”佟仙蕊有些为难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