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0~20(25 / 48)

了,女方家里卷走了他们所有的积蓄,以及卖了老房子打算当房子首付的钱也没有了。

本来政府考虑到他们家的情况,打算给他们一间稍微大点带棚的屋子,结果夫妻俩听说小彭村外面有个土屋,就非要这个小土屋不可。

原本这一家三口,儿子是有劳动能力的。

政府也多次派人过来安排工作,可是没有一份能干满三个月。

赚到的工资也被儿子拿去打麻将,输了个底掉。

贪心的人是永远不会想着脚踏实地的。

直到现在,男人和女人还抱着“见面三分情”的想法,想要住个离朱家更近点的地方。

世界冠军的女儿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亲爹、亲弟弟住在随时会倒塌的土洞里吃野菜吧?

可是刚搬过来,女人偷偷摸摸跑到朱家大门口看的时候,发现屋子里一个人都没有。

旁边的邻居觉得这个女人探头探脑,一脸贼相,就问:“你是干嘛的?”

“我、我扫大街的。”女人晃了晃手里的扫把,谄笑:“听说这家的闺女是世运冠军,我就、就过来看看……”

这些年多得是好奇的人,邻居也没多想,就想回屋了。

女人追了上去,又问:“这家怎么不住人了吗?”

“家里人去朝京旅游去了,国家队给包销。说是优待运动员家属,接过去过中秋节去了。”

酸溜溜的情绪迅速蔓延然后凝聚在胸口,犹如一块巨石砸过来,把女人砸得晕头转向、眼睛发红。

从江淮接到首都。

这一路上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旅游快活、住大酒店——这是什么日子啊!

她呢!她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

/

这次能来参加团圆宴的只有一队球员家属,陪练和主力只能来一位家属,绝对主力可以来两位家属。

超出了名额,就只能运动员家里自付。

就算是自付能报销一部分也很不错了,所以原定的是来四十多位家属,最后到了的有六十多人。

任心华就安排后勤的工作人员加桌子、加凳子。

家属们到地方的当天刚好是中秋头一天团圆夜。

先由工作人员去火车站接人,送到酒店安排好房间之后,又安排车送到天坛东路的大操场。

操场上摆满了折叠凳,依次排开,每个凳子中间还摆了一个小桌子,上面摆放着成碟状的瓜果点心。

正对着凳子的位置还搭了一个大台子,上面挂了一个“欢迎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家属赴宴共团圆”的横幅。

天坛东路作为乒羽训练基地。

第一次出现家属们进入的大场面,说着各地不同的家乡话的人们依次进入。

很多父母或许连对方的方言也听不懂,但是一握手就自动聊成一团,仿佛多年未见的好友。

让他们团聚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在为这个国家战斗。

他们作为运动员最坚实的背后力量,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幕后英雄。

舅舅和舅妈一进入天坛东路,嘴巴就没有合上过。

这里就是国乒队训练的地方啊——

楼好高啊。

地好平啊。

操场好大啊。

树木也绿油油的,一看就知道土地很肥沃。

皇城根养人啊。

“欧呦,你们是朱淇和秦晌的家人罢!”一个身着小西装的中年女人笑盈盈地朝着舅舅他们四个人走过来,说着一口流利的沪海话。“我是方淼的妈妈。”

女人衣着十分洋气,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像三十多岁,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有淡淡的鱼尾纹但极具成熟魅力。烫着一头略卷的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