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15 / 33)

生代打出来的这批小球员,好不容易获得了直通名额,可以说是距离世运会只有一步之隔。

就算拿不到单打的名额,能够上个团体也不错啊。

在名单出来之前,队里面所有人都闭口不谈,也不敢揣测教练们的安排。

朱淇看着此时此刻的队内氛围,感觉好像又回到了东京周期,只不过这次她的预感发生了变化。

她猜测,任心华还没公布名单,大概率不是因为混双的问题。

因为从打完横滨公开赛之后徐冬就跟朱淇说过,让她腾出时间来练混双,大概率是因为徐冬听任心华说才会这样安排朱淇的集训时间。

有的时候朱淇会从自己身边人的身上感觉到体育竞技的残酷性。

阿水和秦小八努力了三年,但还是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失败而没有办法获得参赛资格。

“其实他俩搭得也挺好的,各方面已经很成熟了。”朱淇听徐冬安排训练的时候,忽然没头没脑说出了这句话。

如果放在以前,朱淇是不会这样说的。

因为对朱淇来说,只要给她比赛她就打。

谁也不会嫌奖金多。

朱淇也就只能在徐冬面前这样说,因为说在别人耳中总觉得自己有点儿炫耀的意思。

根据朱淇对目前外协的这些球员们和混双组合来看,阿水和秦小八两个人放出去也是横扫一大片的存在,但教练组可能想要求稳……或者有别的什么思虑,所以才会让连拿两届混双冠军的自己和宋临州参加。

徐冬听到朱淇说这句话,忽然叹了口气,但没有告诉朱淇自己为什么要叹气,只是继续说着后面的一些训练安排。

全员封闭集训期间。

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所有人练得昏天黑地,徐冬也因为日夜颠倒,整个人看起来也很疲倦,连给朱淇练发球的时候,都感觉抬手挥拍的力量弱了很多。

有的时候觉得疲倦想要休息的时候,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旁边的小孩们都还在练也不想要懈怠。

不在教练们选中的名单里的球员们,在这个时候都会对朱淇这些稳稳当当能参加世运会的球员流露出羡慕的表情。

徐冬组是全队公认的卷。

不仅是因为朱淇自己卷,连带着徐冬组里几个小队员也跟着卷。

尤其是新一批加入国家队的小铃铛。

小铃铛虽然在队里一直都很安静,不怎么爱说话,但是整个国家队里最能跟得上朱淇节奏的陪练。

朱淇经常给自己增加各种高难度的球来练习,作为朱淇的陪练首先就要能跟得上朱淇的速度和旋转。不然拉两个球,球就掉了,时间都浪费在了捡球上面。

小铃铛之前还听佐佐、佑佑这两个姐姐说过,在佐佐、佑佑她们还是陪练的时候,每次跟大队员练球都不敢接不住。

不然的话大队员还会嫌陪练菜,找对方来跟自己拉球。

很多人都觉得大队员这样做有一点“倚老卖老”,想要压小队员一头。

但实际上在国家队的训练任务紧迫,看起来好像每天都在训练,比很多高考生还要卷。

但实际上身体素质也有限,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引进一些西式的健康训练方式,而是一股脑地在刚入队时就以大量重复性训练来增加肌肉记忆。

这种训练方式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所以很多国家队的运动员并不是比赛的时候累出了伤,而是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堆积出来了这些暗病。

日积月累下来,很多中国运动员在25岁以后身体各方面会开始走下坡路。

这样一来,从18岁到25岁这段时间,是运动员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几乎可以称之为一寸光阴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