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9 / 58)

一样,它会跟着涨价。

打乒挑联赛的时候,何千路带来了他上次在电话里说的那个很有天赋的女孩。

今年才13岁,叫小铃铛。

个头也不高,脸型圆圆的,眼睛也很大,看起来像一只小苹果。

她见到朱淇的时候有些拘谨,跟在队伍里面,和她的外号完全不一样,不声不响安静到很容易让人忽视她的存在。

“这小孩跟你一样,打法很像。”何千路在旁边和朱淇单独介绍这个小女孩。“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她父母离异都不管她,自己跟着外公外婆生活。接触乒乓球是因为家附近有一个乒乓球特色班,她过去帮忙捡球,那边的老板给她一小时一块钱的零用。后来她自己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就帮那个特色班里的学生练球,练得差不多了被市队老师挑中……”

听到这里,朱淇对这个女孩多看了一会儿。

这么说这孩子连正儿八经启蒙老师都没有?全靠自学?

小铃铛才13岁,这次乒挑联赛代表江淮省队只上女团。

她在小铃铛比赛的时候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个女孩速度、力量、前三板技术还稍欠火候。

但是和当年被何千路带出来的朱淇一样。

小铃铛的步伐、发球、反手很出色,已经领先于15岁及其以下的所有球员。

何千路看得很满意,问她:“你觉得这小孩咋样?有没有发展机会?”

“你带出来的能有不好的吗?”

“切,少来,你这是夸自己的吧?”何千路撇嘴。

“还不错,身体天赋感觉很有搞头。”朱淇站在师姐角度非常客观地评价了一下,最后提醒道。“不要让她全盘照搬你的打法,挖掘她自己的特长领域,多学一点现在的先进技术。”

不然就会和她当年一样,在东京世运会女单名单刷下来。

“我知道。”何千路朝着小铃铛招手。女孩打完比赛换完球服跑过来,站在朱淇面前,有些害羞。“今天打得还可以。来,把你球拍拿来吧。”

小铃铛脸蛋红红,把自己的球拍拿过来,撕掉胶皮递给何千路。

何千路往朱淇手里一塞:“给签个名儿,她可崇拜你了,你每场比赛都看。”

朱淇找了支笔在球拍正面唰唰两下,签上了自己的标志性“Q”里圈个“朱”的签名。

小铃铛脸蛋更红了,看着朱淇眼睛亮晶晶的,声音也很脆:“谢谢师姐。”

这声师姐把朱淇的心叫化了。

八一队里的小男生们也会喊她师姐,但是不知道为啥就没女生叫出来让人心热。

看着这个小孩,朱淇恍惚间想起了十二三岁的自己。

但她那个时候已经懒得装小孩了,不管跟谁说话都有种小大人的气质,没有真小孩看着可爱。

每次出去比赛,朱淇都走在最前面,有一股领导视察的风范。何千路就拎着一大堆东西,跟在后面追。

但现在反过来了,何千路走在前面,一堆小孩跟在他后面追。

朱淇问她:“你大名叫什么?”

小铃铛抱着球拍:“叫林珰。”

喔。

还挺妥帖。

“拿过什么名次没有?”

“U12去年刚打完,拿了第一。”小铃铛咧嘴笑笑,有些骄傲。

“想进国家队吗?”

小铃铛一秒都没犹豫,点头:“想!”

“只有一个U12可不够,我当年进国家队啊……”朱淇想了想,自己都觉得当年去打世冠杯有点太曲折,也有点太充满传奇色彩,是普通人没有办法复制的道路,对这个小女孩来说可能有点困难,而且现在也不需要卡何千路的学员。她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