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4 / 58)

底的世冠杯好像还是昨天。

其中也包括多次采访朱淇的森记者。

他等在旁边,举着话筒朝着朱淇走,想要做一个简短的采访。

“刚才站在木桩上是什么心情?害不害怕啊?”他笑着问。

镜头里的女孩额角流淌汗珠,沿着白嫩而又被晒得微微泛红的脸颊下滑,对着镜头摆手:“不怕。”

“为什么不怕啊?”

“因为旁边都是沙子,摔了也不疼。”

“但是我看那些小男孩站在上面,他们都有些发抖。”森记者笑着问。

朱淇也笑了:“那……那可能他们胆子比较小吧。”

几个记者哈哈大笑。

任心华背着手宣布:“这个强度才符合国球梦之队对运动员的要求,之后就照这么练,给你们三天的时间适应。周四早上九点一个一个过……”

这句话说得特别像以前上学的时候,班主任布置背诵作业,然后告诉学生们周几一个个来找我背书。

队员们苦哈哈地应了一声,别说拿优秀线了,能及格不被罚跑就很好。

女生们都还好,有朱淇在旁边引导。

一个个先站在上面,稳当了再考虑挪步的事情。

但男生就比较悲催,平时在平地上跑得比兔子还快。站在木桩上感觉束手束脚,走也不会、跳也不会。

“哎哎哎!别挤我啊!快让开我要下去了!”

“胖虎啊你真该减肥了,你看你胖的,肚子上的肉都快和日本‘小钢炮’一样了,你俩到底谁是练相扑的啊?”

“净瞎说,我称体重的时候没涨!这都是虚胖!”

阿水试了几次都站不稳,看着朱淇在教猫猫的样子,自己坐在旁边先蹲会儿的时候看到秦小八居然在木桩上跳来跳去,应付自如。

她忽然有些羡慕秦小八,肯定是小的时候有练过的底子才这么轻松。

秦小八瞅她一眼,“哎”了一声:“别看了,来,哥教你。”

这种跳桩步非常锻炼核心力量。

能让身体迅速掌握平衡。

对于乒乓球选手来说,跑动当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反应不过来、下肢跑出去但上肢还没跟上的情况。

这种时候别说是把球打过去了,能控制住自己平衡都已经很不容易。

其实很多球迷觉得打乒乓球最重要的是练挥拍、练接发球、练打质量。

但实际上步伐是建立这一切的基础。

现在的球员基本上练得都是螃蟹步。

因为简单、好学,而且移动的时候很容易能保持平衡。

但和跳桩步比起来,螃蟹步没有那么灵活,跑动能力一般。

记者们在旁边支起了摄像机,看着这群小孩练着练着,一个个还真像模像样地在桩子上跑了起来。

别看嘴上喊着“太晃了”“站不稳”“要掉了”,但很快就适应了站在桩子上的感觉。

犹如一群灵巧的飞燕,稳稳当当地按照顺序一排排跑过去。

有几个八一队的男生,剃的头都还没长出来,乍看之下还有点儿像少林寺的苦行僧。

要不怎么说体育生都很能吃苦呢。

更何况是这些从小练体育的职业选手。

第三天开始“考试”。

绝对主力全都通过了。

剩下的几个主力层也大部分都摸到了及格线。

有几个从桩子上掉下来的,就膝盖上蹭花了点皮、或者摔了一个屁股蹲,乖乖自己去罚跑。

第二周的难度升级。

渔网兜缩短,只有第一周一半长。

除了绝对主力,没人能及格。

第三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