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旨如见帝王,三人大气不敢喘,齐齐下跪接旨。

徐公公却不急着宣旨,站在垂花门旁边道:“宋侯爷,皇上有口谕,着您将京中宋氏嫡支各房当家主事的都叫来侯府,今日旨意关乎宋氏各支,须得众人到场接旨。”

“时候不早,侯爷立刻去安排吧,莫耽误了接圣旨。”

听闻要请族人来,宋拓一阵心慌气短,脸色煞白如纸。

宣旨就宣旨,叫宋家族人过来干什么?

难不成是朱照宸变卦了,回宫后又对皇帝说了什么,于是皇帝现在大发雷霆要怪罪他?

他甚至联想到诛九族。

额头冷汗越冒越多,起身时险些晕厥在地。

声音涩然地道:“是……臣这就去。”

他转身离开,任凭心里如何惊恐万状,也不敢抗旨不遵。

出了垂花门,他叫了几个婆子,安排下人立即去各府上喊人。

相比起他的局促不安,韦映璇则十分镇定。

她猜到圣旨是因为何而来。

是董昭。

自从理清董昭与贵妃、与王家的关系,她便豁然开朗许多,便像今日突来的圣旨,她不是站在宋拓身旁看待此事,而是站在比他更高一层的阁楼上俯视。

她几乎立刻明白,是董昭在替远儿出气。

他告诉了贵妃,贵妃又求了皇帝出面处置宋拓。

不过,圣旨会如何处置?

韦映璇不知,她心里也十分好奇。

徐公公笑模样,不露一丝破绽。而宣旨重要时刻,她也不敢起身与徐公公闲聊试探,只能跪在地上垂首等着。

“侯夫人,还未宣旨,您可先起身,不必跪着了,让下人搬张椅子您坐下等。”徐公公十分体恤地开了口。

“多谢您。”韦映璇感激一笑,很干脆地起身了。

董妈妈带着照影搬来两张椅子,一张给韦映璇,另一张则给了徐公公。

“您也请坐,喝口热茶。”

照影递上热茶,徐公公也未推辞,一甩拂尘坐下。

这个时间,宋氏各房人都各有各的忙碌,有些在衙门还未下衙,有些则外出办事。

侯府的下人去到每一家叫家主来侯府接旨,所到之处皆是毫无准备、人仰马翻。

西府那边,宋周氏和大儿子宋羽都在,宋埕三兄弟也相继被从衙门叫回来,再下一辈儿的敏哥儿等人因还未成年,不在圣旨规定的接旨之列,待其余人兵荒马乱地凑齐了,齐刷刷看宋周氏。

“母亲”“祖母”

宋大老爷宋羽,也就是宋埕的爹,敏哥儿敬哥儿轩哥儿三人的祖父。

他对宋周氏道:“母亲,皇帝突然在侯府宣旨,事先未有风声传出,儿子心有惴惴,恐怕……”

宋周氏放下手中的茶水。

她怡然自得的很,“侯府最近风平浪静,若有坏事,映璇会提前给咱们传信。”

“也许事发突然,侄媳妇也未料到?”宋羽叹气:“宋拓是侯府最大变数,希望不是他又闯了什么祸事。”

宋周氏沉沉地看着他,“莫慌,好事坏事,且去了再说。你父亲还在世时常说,面对未知之事,常怀敬畏之心,秉持淡泊之态。遇吉事不骄不躁,知福祸相依之理,不轻易得意忘形;逢凶事亦不惶恐逃避,明命运难测之道,安然以对,泰然处之。”

周氏是西府全家人的主心骨,她一番话铿锵落定,包括宋羽在内的宋家三个老爷面色都沉稳了不少,带着各自的儿孙们浩浩荡荡往侯府去。

年长的走在最前头,步伐沉稳有力;中年人在中间,目光坚毅沉着;年轻些的走在后头,个个面无惧色。

其余散落在京的宋氏嫡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