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坐在榻上,喝了些茶,道:“臣妾觉得挺有意思,若是有一日有人去到海外,见识到更多新奇的东西,再带回到大清,借鉴,学习,一定会是另一番情景。”
康熙摇摇头,“胡言乱语,朕的大清乃泱泱大国,何须学习那些蛮夷的东西?”
宝珠瞥她一眼,“可那些人有的东西,大清都没有,不是吗?”
康熙皱眉,沉默。
但他依旧不放在心上,“那又如何?朕的大清有的东西,他们同样没有,甚至要来朕的大清学习。”
即便是康熙这样有诸多功绩,足够开明的人,也不是轻易能接受外来事物的。
宝珠道:“所以,他们比我们更宽容,他们能虚心接受并学习大清的一切,我们却做不到接纳并学习他们的一切,这是我们的缺点。他们学习这里的东西,将来或许会用这些东西来对付我们。一个熟悉对方所有的人,知己知彼,会更容易对付。而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所有,并无法做到知己知彼,皇上觉得对吗?”
康熙忽然露出不快的神情,阴沉着脸,却没说话。
宝珠知道这些话说到了康熙的痛点,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能容许的,继续说下去,对自己没好处。
所以她适时放下这个话题,没有继续惹怒他,道:“皇上就当臣妾胡言,臣妾一介女流,不过是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说的再多,很难动摇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思想。
只不过是一次尝试,想看看康熙是否能接受这些言论,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大。
康熙认真看着她,仿佛第一次认识她,“爱妃怎会突然说起这些?”
宝珠笑道:“就是看到那张图纸,觉得挺有意思的,若是有更多这样的东西,臣妾很想见识见识,皇上就不好奇吗?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的文化是怎样的,他们的船是怎样的。”
也许康熙骨子里是骄傲的,看不起别的国家。
虽然这时候的西方还没开始所谓的工业革命,但还是有许多可以见识见识的。
“爱妃的想法倒是特别。”康熙忽然恢复了笑容。
这就是没生气了。
宝珠不好意思,“皇上觉得不好,听听就算了。”
康熙却道:“爱妃说的对,知己知彼,朕御极近六十年,却未真正了解过他们的一切。爱妃觉得朕该如何做?”
问她?
宝珠想想,道:“找个妥帖的人,去外面看一看,见识见识,若是有更多这类的图纸就更好了。”
又后知后觉,露出一丝不自在,“这算不算涉政?”
康熙失笑,“爱妃太迟钝了,朕若计较,方才便是涉政了。”
宝珠轻吁了口气,果然这种事不是好提的,一不小心就过了界。
康熙却道:“无妨,朕允你说,无人知晓。”
宝珠不乐意了,“臣妾说再多有何用?皇上若肯,自然会有主意。臣妾可没什么主意。”
打定主意不愿再涉政的样子。
康熙搂着她,在她脸上亲了下,“爱妃这心思真叫人不懂,没人说得出你这种话。朕如醍醐灌顶。”
宝珠别过脸,“皇上若是让人买更多这些造船的图纸,或是别的图纸,让能工巧匠去做,去学,想来不难。”
康熙嗯了声,“朕想想,朕此刻没这些心思,就喜欢爱妃给朕出主意的样子。”
什么主意?
她哪有什么主意?只要他愿意,压根用不着她出什么主意的。
分明是在嘲笑她。
第317章 难免太重了些
其实康熙朝有多位外国的传教士来大清传教,甚至在大清做了官,深得康熙的信任。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