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1 / 2)

康熙看她几眼,道:“当初珠儿让宣妃照料胤禛,朕还觉得不妥,没想到宣妃挺有耐心,对胤禛和胤祥都视若亲生。”

宝珠微笑着,低头喝茶,不语。

康熙不再批折子,也端起茶喝着,过了会儿,道:“有时候朕想,朕不是个合格的阿玛,没教好老大,没教好太子,老四好,却是佟佳氏和宣妃教养大的。太子和胤禔固然有错,最有错的却是朕。”

宝珠讶异抬眸,康熙怎会突然如此感叹?

直亲王和太子又做错事了?

康熙道:“朕瞧着胤禛,想起太子,愈发觉得太子……”

后面没说,宝珠看出了康熙神情间的一丝失望和遗憾。

“发生何事了?”宝珠问了出来。

康熙摇摇头,“朕是觉得这么多年的苦心,并未达到朕的预期,朕以为太子可堪重任,谁知他如此心胸狭隘,到底被索额图带坏了。胤禔没再惹什么事,但朕瞧着他与太子依旧无法和睦相处,一个心有不甘,一个气量狭窄,朕有些后悔,往日一心顾着朝政,没能教好他们。”

宝珠无法发言,说什么都不好。

康熙见她闭口不言,不知怎的,有些想笑,握住她的手,道:“朕没别的意思,只是一时感慨,与爱妃发发牢骚。”

发牢骚?皇帝也会发牢骚啊。

就不怕这种事说了让她生出别的心思?

康熙是真的对她放心,还是故意试探?

宝珠脸色不愉,“皇上还说没别的意思,这样说,臣妾很是惶恐。”

任何人听了都要惶恐,或是内心兴奋太子失了圣心。

康熙忍笑,“爱妃多心了,朕这些话放在心里,不能对任何人说,他们总是试探朕的心思,但珠儿不同,朕愿意和你诉说朕的苦恼。太子和胤禔是朕的儿子,父子矛盾是家事,朕是在跟你说朕的家事,莫非珠儿不愿听?”

呵呵,太子的事是家事?

姑且算家事吧,就当他真的憋久了,想找人诉说烦闷。

但她只能听听。

幸好梁九功不在,宫女太监们也不在。

康熙让人拿来棋盘和棋子,二人边下棋,边说话。

“珠儿不必惶恐,也不必多心,朕只是与你闲聊,过后你忘了便是。”

忘?说的轻松。

她能忘?

还是他能信了?

她怀疑康熙故意为难她,不过,她还是好奇康熙更多的心思,忍不住想听。

反正是他要说的,不听是傻子。

“皇上说便是,不过说好了,臣妾不负责任何后果。您别后悔了就行。”宝珠一脸认真。

康熙扬了扬唇,“有这样可怕?珠儿过于胆小了。”

康熙落下一子,沉默须臾,道:“爱妃是如何想朕的太子?”

宝珠意外,怎么问起她了?让她怎么说?

“臣妾的话有失偏颇,不敢妄言。但抛开太子的身份,您和太子只是父子,儿子如何,皇上心里最清楚,太子就算有些错,在皇上眼里是否可谅解,在于皇上自己。”

康熙似是在思考她的话,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低头,看着棋子,喃喃,“若太子犯下大错,朕该如何?”

宝珠想了想,道:“就看您对太子的情分,是拿他当太子多一些,还是儿子多一些,身为阿玛和君王,容忍度自然是不一样的,考量也不同。”

在她看来,康熙还是更多把太子当做储君,而非儿子。

儿子可以有错,太子不能有错。

康熙现在已经对太子失望了,但脸上只有思量,而无其他情感上的痛苦,太理智了。

真在乎与太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