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2 / 32)

沪上人家[年代] 骊偃 86506 字 4天前

秋,撸起袖子就是干!为此,没少受伤。

他家孩子多,日子过的穷,时常吃不饱,邱秋出门必会在兜里揣块烤洋芋或阿爸买的点心,偷偷塞给他。

邱爸知道后,不但没意见,反而时常将他带在身边教导。

邱爸去逝后,紧跟着宗敏改嫁,邱秋只要一出门,不是有小朋友追着她喊“邱哑巴、邱残废,你阿妈不要你了”,就是有人恶意对她道“邱秋,你阿奶说你是扫把星,克死了你阿爸,气走了你阿妈……”

在那段充满恶意的时光里,邱嘉树、耗子和柱子虽在暗处没少出手整治那些多嘴多舌的人,跟她形影不离的却是邱卫兵,上学帮她背书包,下学送她回家。

他不是学习的那块料,高小毕业就不读了,邱秋去县里读书后,两人慢慢地接触少了。

褚辰筹建食品厂,他是首个主动跟随的。

县里要将食品厂迁走,也是他第一个表态赞成的。

他去县里上班后,一年回不来几次,回来也很少再登门。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夏天,他来医务室找她要凉茶药包。

“安顿好了吗?”问完,邱秋就后悔了,他家三间砖瓦房,他爸妈住东间,中间是堂屋,西间住了他大哥一家。

两间泥墙茅草顶的西厢,一间做了灶屋,一间他妹卫红住。

“嗯,卫红跟我阿妈住东间,我住她那间。”邱卫兵朝西耳房做题的赵文霖、王弈臣看了眼,搓搓手,不自在地道,“秋秋,你说我参加高考怎么样?”

邱秋无言。

但凡他是初中毕业,邱秋都支持他试一试,小学毕业啊,还是掉车尾、天天找她抄作业、生字都没认全的小学毕业生。

“别想!”与其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不如踏踏实实找点正事做。

邱秋丢下两字,站起来继续翻晒她的金钗石斛,这是她种金钗石斛的第五年,产量达到了高峰,一截树基能收一斤多,她种了100个树基,能剪一百七十多斤,鲜条舅公要了些,这晒的有几斤,剩下的切片、烤条,价格上能卖贵些。

邱卫兵失望地又朝西耳房看了眼,起身来到邱秋身边,看向圆簸箕上晾晒的金钗石斛,“秋秋,我听韩鸿文说,褚辰拒了市机械厂销售科科长的工作,准备参加高考。”

“嗯。”因为褚辰的拒绝,马书记还专门来家一趟,想让褚辰先过去上着班,别高考没考好,再把他们厂销售科科长的工作丢了。

褚辰婉拒了。

他那人就这样,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全力以赴,不给自己有反悔的机会。

“他考走了,你和昭昭怎么办?”

“我和昭昭跟他一起回城。”

邱卫兵一怔,犀利道:“你和昭昭的户口,他家能帮忙解决吗?户口迁不过去,没有口粮,你们吃什么?”

邱秋哑然。

这确实是个问题。

肩上陡然一沉,线衫披在了身上,邱秋转头,褚辰微垂了眼睑,挽起一条袖子,握着她的手腕套上……

邱秋望天,不知何时起风了,乌云遮日,风拌着湿意从湖边刮来,一瞬间透心凉。

“褚辰……”邱卫兵尬尴地抓抓头,嗫嚅道:“高考你有把握吗?”

“嗯。”他爷爷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系,解放前就在银行系统工作,解放后在央行任职;奶奶是清华的学生,出版社的翻译。他自小在两位老人膝下长大,受二老的教导,一直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下乡这么多年,书本从不曾真正离手。

只不过,看的多是经济方面的。

帮邱秋把线衫的钮子扣上,褚辰感受到飘在脸上的湿意,搬起簸箕进了堂屋。

邱卫兵挪了挪脚,凑